做好“六稳”工作,是党中央基于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效应对经济内外部双重压力,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因此,从地方角度来说,应把做好“六稳”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施策,筑牢稳中求进的根基,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聚力稳就业保民生。稳就业要牢牢把握实现更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的总体要求,在拓空间和提能力上“双向发力”,在稳就业中推动经济稳中提质。一方面,创新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应加快综合性高新技术平台及园区建设,加强与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合作,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来看,我们尤需提速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新产业集群,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发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提高就业能力。坚持“政府服务高校、高校服务社会”的理念,全方位推进产教融合,鼓励驻地院校根据地区发展战略与人才需求,增设相关专业;坚持开放办学思路,系统构建以工匠培养、实习实训、“双师队伍”等为重点的现代职教体系。同时,应充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对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抓住生源扩招的契机,处理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以培养本地行业企业急需、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强力稳金融防风险。金融稳,经济稳。坚持把稳金融与稳增长、稳金融与防风险有效结合,推动金融稳定、经济发展。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发挥政府引导金融资源的撬动作用,在财政金融结合上求创新,引导信贷向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薄弱领域倾斜。同时,应针对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政府债务等关键领域暴露和潜伏的风险,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方式,健全风险预警、打早打小、存量整治、应急处置和刑事打击“五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竭力稳外贸拓空间。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实施更加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更便捷更优质的通道服务降低出口成本,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竞争能力。首先,提升大通道外向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完善交通设施网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与国外市场的经贸往来。其次,拓展大平台外向空间。可依条件布局外向型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全链条布局。再次,提速升级外贸结构。坚持优进优出,依托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开放平台,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市场。
着力稳外资增后劲。坚持以高端产业吸引外资、以最优营商环境留住外资,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围绕自身优势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国外优秀企业投资与入驻。同时,围绕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导向等领域推出具体举措,开展营商环境再提升行动,深化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环境。
加力稳投资提质量。稳增长首先是稳投资。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民间投资。一是聚焦城市能级提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国际机场、高铁枢纽、水运港口等现有交通的通勤能力,加密高铁线网、城际轨道和高速路网里程,推进跨域多式联运,形成通达更便利、流通更高效的一体化交通体系。二是聚焦转型升级,加大重大产业投资。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三是聚焦优质供给,加大公共服务投资。从合肥的情况来看,就是要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构建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和产业的联动融合,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合力稳预期提信心。把增强企业信心、满足群众期盼作为稳预期的立足点和发力点,深入园区和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加快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另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力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定百姓对住房的预期,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安徽省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