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发展建设得好,离不开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村书记。与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要求相比,当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难题。近日,笔者跟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在山东临沂采访时发现,将专业化管理运用到村党组织书记上,可有效激发乡村振兴“领头雁”的内生动力。
2019年底,临沂市兰山区出台了《关于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将256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由区、镇两级予以专档管理、专职服务、专项激励和差异化考核,区财政统一保障专业化报酬和奖励。“之前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迫不得已去干兼职。现在每月能收入6000多元,有更多精力干村里的工作。”正像半程镇后沙汀村党支部书记崔洪良一样,得益于专业化管理,兰山区的村党组织书记们正全身心地抓实抓好村庄发展建设,相关成效日益凸显。其中之一便是兰山区发生涉及农村的市级以上的信访案件大幅减少。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各级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强基固本,总体保持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良好运转。但是,实践中也存在部分村党组织书记“难选、难当、难管、难留”问题,甚至个别后进村不断反弹、长期缺位,成为农村工作的“老大难”。
究其原因,在于当前农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的权、责、利失衡。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人们的价值判断难免受到影响,单纯靠思想发动解决问题、提升战斗力的办法在农村基层难以完全适用。要想治病除根,亟需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改革现有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体制。
对优秀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在不改变其身份、来源和工作性质的前提下,参照乡镇事业人员管理模式,通过提级管理、提升责任、提高待遇等,逐步建立起权、责、利基本相当的选拔使用、管理考核、激励保障机制。通过这种专业化管理,有利于保证村级治理“有人管事、有人担事、有钱办事”,同时还可以带动解决一批历史性、普遍性问题。有关地方相关实践表明,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强化了村书记的责任心和服务能力,也使得他们在用权上更加谨慎、自律上更加严谨、服务上更加高效,并为打造一支有本领、能担当、业绩好、威信高的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临沂市兰山区的有关实践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当然,各地开展此类专业化管理,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精准托底研判,精心制定方案,做实前期准备。要严格标准条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实现“有进有出、动态平衡”。要科学规范操作,精准宣传引导,规范选人程序,确保结果公平、风清气正。要健全专业化管理、服务、考核、保障四项配套机制,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村庄,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村庄发展建设上来。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刘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