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王会欣:发展品牌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

2021-03-17 16:46:49   作者:王会欣 来源:河北日报

发展品牌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

□王会欣

发展品牌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省是农业大省,产业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促进农业向高产、高质、高效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提高认识站位,明确思路重点

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品牌呈现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农业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优势产业多、知名品牌少,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等。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是品牌推进和监管的主体、企业是品牌创建和培育的主体、消费者是品牌认知和宣传的主体、农民是品牌发展和共享的主体,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要注重引导农民、扶持农民、服务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学制定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品牌农业发展。突出地方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和历史沿革,重点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渠道整合资源,引导品牌农业合理布局。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品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布局,突出抓好粮油、中药材、优质水果、蔬菜、乳品、肉类、水产、食用菌等重点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提升文化内涵和产业规模。把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文化品位。同时,加快优质、专用、特色品种推广,通过规模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培育壮大主体,打造发展平台

通过自主培育、招商引资、技术合作改造等模式,发展、引进、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能力强、市场运作水平高、带动辐射范围广的农业品牌经营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发展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通过促进要素集聚、服务集约扩大规模经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加大对农业园区扶持力度,按照有主导产品、有标准规范、有适度规模、有产品认证的要求,引导现有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建设现代农业品牌园区。

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监管

制定完善产品分级、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与品牌培育相关的标准体系,确保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标准可依、照标准生产,以标准体系保证农产品品质。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重点查处违法行为,完善连锁配送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二是严格农产品检测。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农产品离地检测和持证监管,加大批发和零售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完善检测体系,不断提高检验、检测、预警水平。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推行农产品条形码制度,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品牌质量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在农业技术、人才、平台、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围绕农产品加工贮藏、农业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构建支撑品牌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品牌农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深入开展高等专业教育、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品牌农业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和科技型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品牌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技能的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延长品牌农业产业链条,全面增强农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

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

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农业品牌,构筑农业品牌立体宣传网络,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品牌发布平台,加大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支持品牌企业参加“农交会”“绿博会”“农博会”等各类展销会,引导品牌企业走出去。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宣传推广农产品品牌,形成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格局。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位置安排品牌公益宣传,进一步扩大品牌农产品和农业品牌影响力。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积极申报著名商标、知名品牌,对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等相关活动给予支持。建立保障机制,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保障农产品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建立预警应急机制,构建信息畅通的应急处置网络,对商标抢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知识产权纠纷等,能够及时快速反应处置。建立保护机制,以地理标志、产业品牌为支撑,深入挖掘农业品牌文化特征,强化统一标准标识,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省委党校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