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清
辛中驿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将“孝善”文化和教化传统融入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愿景,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成为乡村治理的样板,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参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辛中驿镇乡村治理中的应用
河北沧州任丘市辛中驿镇位于市境西南部,历史悠久。多年来,辛中驿镇党委政府不遗余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孝老爱亲文化,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社风,坚实筑牢乡风文明之魂,为乡村全面振兴打牢了文化与道德基础。
在弘扬“孝善”文化方面,辛中驿镇在全镇以自愿捐款的形式设立了“孝善基金”,用以奖励全镇25个村敬老爱老的孝善家庭。通过设立孝善基金、树立孝善典型、弘扬孝善文化,辛中驿镇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社风,促进了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弘扬“孝善”文化之外,辛中驿镇更是在制度上加强了对文化发展建设的引导与规范。组织开展以“尽孝心、行善举,为自己储蓄”为主题的“孝善擂台赛”活动,推动村民孝善信用评定工作。同时,与当地银行合作,参照评定标准进行逐户授信,各户获得相应额度资金扶持。通过“擂台赛”活动,鼓励先进、倒逼后进,推动了“孝善”名镇建设,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同时,辛中驿镇党委政府对教化传统进行了现代性应用,通过举办“孝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帮助本地乡村形成崇尚文明的道德风尚,促进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推动乡村吸收传统文化精华,进一步完成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更新。
通过种种举措,辛中驿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力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的新道路,实现了全镇和谐稳定,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农村发展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根基。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关乎乡村治理的成败,更与国家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结合辛中驿镇的例子,笔者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乡村治理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下四点:
(一)政府主导构建,引导乡村文明新风尚
加强政府对文化的引导能力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共建共享的现代治理体系中,“政府负责”决定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应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和决策服务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
(二)强化舆论宣传,传播传统文化正能量
加强社会组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能力,培育文化新风尚。一方面应当正确引导乡村的舆论风向,注重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新兴传播媒介多层次运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乡村群众生活。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组织的教育宣传能力,通过教化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乡村群众的价值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人心,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培育现代乡规民约,重塑乡村思想文化
加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筛选。汲取传统乡土文化精髓的部分,破除乡村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同时,涵养乡村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培育其公民精神,实现乡村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涵养公民精神,加强乡村优秀传统道德建设
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核心,提高村民的个人修养。对于乡村道德重建,一方面应当加强宣传教育,确立优秀的道德模范、乡贤代表,用其感染力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传承好农村优秀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应加强乡村机制建设,促进居民遵守规章制度,从不同方面为乡村建设作出规范,引导乡村风气的转变。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乡村治理看上去是制度建设,其实质是乡村文化的重构。面对社会的发展大势,农村振兴要想抓好战略机遇期,就必须要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并进行传承弘扬。这不仅需要全体乡村居民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政府机构的正确引导。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发扬,农村的文化才能现代化,才能带来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为2020年度河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成果,课题组成员:王铁丰 刘普歌 刘亚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