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燕赵追梦人|马本斋:“要跟着党,抗战到底”

2021-06-03 09:35:47   作者:张岚山 来源:河北新闻网

燕赵追梦人|马本斋:“要跟着党,抗战到底”_河北新闻网

“要跟着党,抗战到底”

——马本斋瓷板像背后的救国图强心路历程

马本斋的瓷板像。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洁净的瓷板,釉色温润、质地坚硬,烧制其上的黑白照片层次清晰、轮廓分明。在沧州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的马本斋纪念馆里,有一个穿越历史时空的人物照:马本斋立姿全身瓷板像。

“这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也是马本斋作为一名爱国者对当时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彻底失望而求索新的救国道路的历史见证,是马本斋爱国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在纪念馆内一处展陈柜前,馆长哈光杰指着里面的瓷板像说,这是现今留存于世的马本斋唯一一张整身立像,为国家一级文物。

瓷板像上的马本斋,身穿西式大衣,脚蹬皮鞋,高大威武,气宇轩昂。

据介绍,老照片拍摄于马本斋解甲归田后的1934年,在江西景德镇把照片制成瓷板像。

这块瓷板像如一个分水岭,代表着马本斋与过去旧政权的决裂,以及对未来救国道路的求索。

马本斋出身贫苦回民家庭,13岁只身闯关东,曾在奉系军队当兵,被选送“东北讲武堂”学习,从排长逐级升职为团长。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他取得了令人仰慕的人生成就和社会地位。但这一切在他的报国志向面前,已变得无足轻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全境,当时已是团长的马本斋满腔义愤,主动请缨抗击日本侵略者。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马本斋的爱国行为受到上司的蛮横压制。

1932年,苦闷中的马本斋愤然弃官返乡。临行前,他作诗抒发内心苦闷:“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空有满腹男儿志,不尽苍浪付东流。”

马本斋使用过的驳壳枪。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马本斋由最初的一名爱国者,到最终成为一名坚定跟党走的抗日民族英雄,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心路历程。”哈光杰说。

马本斋回到家乡后躬耕田亩5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华的战火很快烧到了他的家乡。马本斋组织本村70余名回族青年,打出了“回民抗日义勇队”的大旗。

“回民抗日义勇队”成立后,马本斋认定共产党是坚定抗日的政党,1938年3月,他率队到河间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编为回民教导队。不久,与另一支回民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冀中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先后任队长、总队长。同年10月,他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矢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1939年7月,马本斋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

走上抗战救亡道路的马本斋,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冀鲁豫,采用“推磨战术”“牛刀子钻心战术”等,7年间作战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其中,康庄伏击战采用“引蛇出洞围点打援”战术,全歼敌人,自己无一伤亡,被列入当时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学案例。

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之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还是一位爱民为民、民族团结的典范。

1942年回民支队转战山东莘县时,遭遇大旱。回民支队主动拿出并不宽裕的军费,从省外购进粮食救济灾民。马本斋从自己做起,把每天一斤六两的口粮缩减到八两,后来又缩减到二两,将节约下来的粮食分给周围的老百姓。

1944年初,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此时,多年的艰苦战斗生活,使马本斋积劳成疾,已不能随部队一同前往。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说:“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终年42岁。3月17日,延安各界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题写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如今,在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各民族团结友爱,人民生活幸福。“目前,本斋东村与相邻的本斋西村共有肉类加工、存储企业113家、油脂厂4家,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食品集散地。去年,本斋东村还入选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献县本斋回族乡乡长哈增芹说。

行走英雄故里,初夏的田野麦浪轻翻,一座座工厂沿街排布,联想到瓷板像上那高大威武的身影以及他救国图强的心路历程,记者不由轻声赞叹:今日幸福,英雄所盼……(河北日报记者张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