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就此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在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民主革命、在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中完成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大事,这些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现理论上的不断突破,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出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就不可能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以新的眼光和视野观察实践中的新问题;就不可能积极实践,探寻和摸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根本点和基本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一旦偏离实事求是,再好的理论也会成为僵化空洞的教条,在实践中就会犯主观主义错误。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要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邓小平也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
立足中国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
“书斋中不能发展理论”。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实际、立足变化着的中国实际来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正如毛泽东所说: “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不分析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调查研究,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现实实际,通过详细地占有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得出理论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立足中国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也是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创新最深厚的源泉来自实践,但实践不可能自动升华为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涌现的“苦恼的疑问”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所在。每一次的理论创新,都是中国共产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这样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形成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坚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把世界性、时代性的内容与民族性、大众性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习近平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文化对接、融合,才能真正进入中国语境并为中国人所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化、中国化。这就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仅在形式风格上要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而且还要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中寻找到自身的结合点和生长点。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只有融入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中,才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
其次,人类文明成果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滋养。习近平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 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在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来发展自己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开始积极引领世界历史的走向,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要借鉴、吸收,但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批判分析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最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与时俱进,就必须吸收时代的新内容,反映时代的新精神,科学回答其发展历程中经历的不同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简言之,马克思主义要使自己不“过 时”,必须使自己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充分考虑时代的主题特征、发展潮流和发展规律,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将时代问题真正“化”入自身理论之中。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得到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立场决定了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开 花、结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奋斗与探索,必须实现大众化。这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言加以改造和转换,要有紧密适应人民大众需要、解决当前大众紧迫问题的适用性,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民族性,有运用大众话语和形式丰富多彩的通俗性,使群众能听得懂、用得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恒主题
社会实践永无止境,人们的认识永无止境,立足于实践的理论创新也就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必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 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艰难过程,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正确的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立场,还需要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和能力。
问题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支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