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王小玲: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2021-09-07 09:48:34   作者:王小玲 来源: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一、准确把握塞罕坝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一)塞罕坝人的初心和使命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处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但是,这片昔日有千里松林的美丽高岭,由于连年山火和乱砍滥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上世纪 60 年代,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推动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南侵,距离塞罕坝 180 公里的北京,几乎年年遭遇沙尘。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注,1962年成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同时也为了满足发展对木材的需求”。

(二)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近60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克服恶劣环境影响,攻克技术难关,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百万亩林海,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三代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生态建设重任,终于还清了人类百年间欠下的这笔生态账,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

在塞罕坝绿色奇迹的背后,有着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初期,条件异常艰苦。他们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就没有今天塞罕坝的生态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实施攻坚造林计划,植绿最后的荒地。这是新时代塞罕坝人继续艰苦创业的心声。

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终于将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金山银山。塞罕坝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链条,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三)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塞罕坝地区的彻底荒漠化,1962年,党和国家下决心建立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偿还生态历史欠账的责任担当,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的新时代,塞罕坝人进一步明确自身处于“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功能区”的定位,扛起阻沙源、涵水源的政治责任。如今,塞罕坝百万亩林海已经成为首都挡风沙、净空气、涵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考察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四)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1.4%提高到82%。固碳量和释氧量逐年上升,塞罕坝机械林场造林碳汇实现收入309万元,为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最高褒奖,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林场获生态环境部命名的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2021年2 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赞扬塞罕坝的生动范例,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并希望他们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问题进行长期探索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为“八个坚持”。

(一)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原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邃历史观。是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视角思考自然生态、经济和人类关系的辩证观点,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问题,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历史规律。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才能避免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所在。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民生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良好生态环境与人民福祉之间的关系,大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为人民提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

(五)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系统观。山水林田湖草任一要素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生命共同体的健康和安全,要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来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

(六)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严密法治观。建设生态文明涉及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必须通过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民行动观。建设美丽中国,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加快构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人人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八)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治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共赢观。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以积极务实的行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系统、全面、深邃、开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大成就,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学说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三、扎实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见效的路径

如何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塞罕坝精神之间的关系?牢记使命是目标,艰苦创业是路径,绿色发展是价值取向,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塞罕坝精神的逻辑整体,其暗合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三代塞罕坝人接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对于准确理解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一个实践中的样本。

近几年来,塞罕坝建设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林场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造林保护与生态利用的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提升。

尽管“十三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为确保实现“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开局,推动河北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必须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见效,全面提升河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切实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学通弄懂做实上下功夫见实效,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二)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决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塞罕坝新时代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培育生态特色产业,真正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科学统筹起来,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各项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四)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修复。持续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力度,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重点城市退“后十”,全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推动美丽河北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王小玲,系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