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理论探索>>


李亮:习近平总书记是年轻干部的好榜样好导师

2021-10-20 16:50:15   作者:李亮 来源:河北党校报

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这是党性修养课、成长指导课。今年,因深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工作的系列采访实录,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我看到了年轻干部的好榜样、好导师。年轻干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年轻干部“信念”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讲,“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信念坚定不坚定,标准是什么?我觉得是有没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以身许国的勇气和担当。他在正定的同事说,“今天我们回过头看一看,他所取得的成就绝非偶然:在30多年前,他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了。”当年,他在梁家河做了7年知青,最后一批返城,梁家河有多苦啊,冬天光着脚到粪池起粪,别说臭了,那冰碴子就伤人。很多知青返回北京有青春的“补偿心理”,再也不想离开北京了,而他更有资本不离开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军委办公厅工作,多么高的起点啊,然而,他再次选择离开北京,到河北正定工作。他对同事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是否有这种勇气呢?

年轻干部“本领”从哪里来?“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年轻干部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必须锤炼强大的本领。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干实事、求实效。1988年,听说习近平到宁德当一把手,宁德人穷怕了,觉得他有背景有人脉,都对他期望很高,直接就想抱个“金娃娃”,提出了修建福温铁路、开发三都澳港口和建设中心城市“三个梦想”,但他表现很清醒平稳,通过实地调研,给大家耐心做思想工作,打消大家不切实际的想法,指出宁德的发展,要立足实际,不要有超过现实的思想,更不能心急,要有“滴水穿石”精神和“弱鸟先飞”的意识,给大家“降温”,后来被宁德人民传承发扬为“闽东精神”。二是坚持一心为民,敢担当、善作为。习近平把人民看得很重。在正定,他敢于实事求是反映粮食高征购使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改变了“高产穷县”的面貌,并顶住压力,探索了全省“大包干”先河,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都需要相当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在宁德,他提出了“四下基层”制度,在福州推行“四个万家”活动和每年20件民生实事。三是坚持反思总结,多读书、读好书。在梁家河,他一边劳动,一边读自己带去的两箱子书,甚至走30里路去借书。在厦门,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埋头工作、埋头读书几乎是他工作生活的全部。”他将在宁德任地委书记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总结写出了《摆脱贫困》一书,被认为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发源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表示,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一口气列出了66个外国文艺家的名字,并且绝大多数是作家。

年轻干部的“正气”从哪里来?年轻干部要讲原则、讲规矩、树正气,绝不能奉行好人主义,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刚到宁德时,就遇到干部乱占耕地建房成风的问题。初来乍到,他就敢于向200多名县处级干部开刀,做到彻底清查,把腐败风刹了下去,把正气树了起来。他经常说,“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天底下的好事你都要,上天不会同意的”。现在的“八项规定”,其实就是他在正定、宁德、福州慢慢提炼出来的,还为我们作了表率、树了标杆。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是人生之大幸。让我们学习并循着好榜样、好导师的奋斗历程,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作者李亮,系省委党校2021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盐山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