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首都“两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由政府为主转向由市场为主配置环境资源,夯实首都“两区”建设的环境支撑,是全面实现首都“两区”绿色转型,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圆满实现2035年建成首都“两区”既定目标的必由之路。
以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为基础,量化首都“两区”青山绿水生态价值,变资源为资产、资产为资金。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变资源无价为有价,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是推进首都“两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的前提条件。可借鉴浙江丽水、江西抚州、湖北鄂州等地经验,以张家口重点生态功能区为试点,开展县(区)、乡(镇)、村三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建立张家口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价值数据库,全面摸清首都“两区”生态环境“家底”。强化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的结果运用,形成独具特色的可示范、可推广、可应用的“两山”转化的“两区”样板。重点推进GEP核算结果进入补偿、进入项目、进入考核。优化首都“两区”生态补偿标准,形成首都“两区”生态产品的合理定价,建立首都“两区”生态绩效考核和生态资产管理评估体系。构建京津冀互认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标准体系,形成首都“两区”及京津冀生态协同“一盘棋”。
以市场化运作为抓手,助推形成京津冀一体化生态产品市场体系,打造首都“两区”整体绿色品牌。围绕盘活生态资源资产,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供给主体。借鉴浙江丽水“强村公司”模式,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推动集体生态资源资产所有者转化成市场化生态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积极与京津携手培育专业化生态资产经营管理主体,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生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构建高标准生态产品认证体系,打造“首都两区”生态标签。赋予首都“两区”内具有生态保护能力和绿色发展特征的农业经营组织生态补偿获取主体资格。除获得直接补贴、技术支持外,还对其产品进行生态品牌认证,通过“农产品直通车”等形式优先保障其向生态受益区直接销售。打造“首都后花园”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生态产品市场化价值转化效率。以生态农产品为抓手,打造全域化、全品类、全产业链的“首都后花园”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品牌引领的生态产品一体化服务平台,建立严格品控和品牌规范使用机制。积极对接京津冀生态产品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打造立足京津、面向全国、辐射国际的品牌营销策划。
以多元化生态补偿为着力点,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打造生态共同体“新高地”。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项目综合补偿,扩大京津冀区域合作的“点”。争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稻改旱、京津水源林等国家重点生态项目的区域间配套补偿。建立就地转岗机制,增设生态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就地转为护林员、护草员、水卫士、生态工人,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当地民众生态保护和发展能力。推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扩大京津冀区域合作的“线”。探索围绕张家口坝上闪电河、康保康巴诺尔、尚义察汗淖尔、张北黄盖淖、怀来官厅水库、蔚县壶流河、阳原桑干河、涿鹿桑干河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区域生态补偿。拓展横向生态补偿范围,扩大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面”。制定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办法,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在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基础上,逐步扩展至官厅水库、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等区域。
以融资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激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两区”建设,打造首都“两区”生态补偿“资金池”。借鉴福建南平“生态银行”运行机制,结合张家口市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森林生态银行”“水生态银行”“草原生态银行”等模式。如在蔚县、涿鹿部分区域探索“森林生态银行”,在怀来、赤城部分区域探索“水生态银行”,在张北、塞北部分区域探索“草原生态银行”。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的专门服务于首都“两区”建设的绿色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加大资金来源的筹集力度。将首都“两区”生态补偿项目分类细化,按照定向精准的原则,提高基金的使用效果。建立以“资本+技术”“资源+基金”为驱动的绿色产业“孵化器”模式,通过基金、信托、第三方支付等手段,定向精准地支持生态补偿和绿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生态信用体系,扩大绿色普惠信贷范围和规模,支持分散化的生态产品生产和中小企业绿色改造,为形成广泛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供激励和保障。
(作者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