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辛集市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作用

2021-11-05 17:17:34   作者:董琳烨 来源:河北新闻网

辛集市(原束鹿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束鹿县就是冀中地区重要的敌后根据地,冀中军区六分区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在这里积极开展抗日敌后游击战。

为褒扬革命先烈,激励后之来者,1946年,冀中军区六分区和束鹿县政府在束鹿县之南、石德铁路之北修建烈士陵园,1960年搬迁到兴华路与束鹿大街交叉口西南角。近年来,辛集市烈士陵园经过整体升级改造,已打造成为集宣传教育、参观于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国防教育的基地,为社会各界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缅怀纪念先烈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纪念场所。

追忆先烈风骨

走近辛集市烈士陵园,门口身骑骏马的烈士雕像英姿飒爽,威武的姿势和不屈的神态瞬时将人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1940年,王先臣在百团大战中参加破袭德(州)石(家庄)铁路战斗,在敌“模范区”赵县豆腐庄歼敌300余人、缴枪200余支,得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的表扬。1942年,在冀中抗日根据地最困难时期,王先臣临危受命任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他根据敌军“大扫荡”后的严酷形势,率领第六军分区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打开了在平原坚持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后来王先臣指挥了赵县小吕村战斗,打死日伪军20余名,活捉10余名,创造了在突袭战中以少胜多的范例。”辛集市烈士陵园副主任刘帅说,1945年,王先臣率部攻打赵县前大章敌据点,在战前侦察敌情时,被敌人击中胸部不幸牺牲,年仅30岁。

以王先臣等为代表的革命英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他们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精神将永远屹立。

张春辉、高峰、孟子秋……在烈士纪念碑东侧的烈士亭内,抗战阵亡烈士芳名碑上镌刻着45名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烈士的名字。“他们有的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有的甚至没有留下真实的名字。”刘帅介绍,烈士亭就是为了纪念王先臣等45名英烈而修建。

如今,每到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社会各界群众、学生代表都会自发前来,擦拭一下烈士碑,献上一束鲜花,缅怀先烈、告慰英灵。

9月30日,全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辛集市组织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400余名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列队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追思英烈的丰功伟绩,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继承先烈遗志

感悟革命光荣传统,传承先烈英勇精神。凭吊先烈不仅仅是回忆过去,而是要继承先烈遗志。放在心里,是最深刻的铭记;落到实处,才是最深切的缅怀。

“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参观了辛集市烈士陵园,辛集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张丙赟表示,这是一次对红色历史的深刻回忆,对英烈精神的学习和传承,激励自己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遗志,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贡献积极力量。

近年来,辛集市烈士陵园不断提升硬件水平,创新丰富宣传模式,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作用,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今年6月,这里被命名为第六批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辛集籍烈士有3000余名。在辛集市烈士陵园内的烈士纪念馆缅怀厅北侧,长10.8米、高2.16米的烈士英名墙上,白底金字镌刻着他们的名字,英名墙前是“为国牺牲 永垂不朽”汉白玉烈士纪念碑。

“缅怀厅承载着束鹿县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以他们为榜样,珍惜现代和平生活,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这是先烈的遗愿,也是我们的目的。”刘帅说,当年束鹿县人民政府还按照乡镇籍贯详细制作了《河北省束鹿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让烈士英名永传后世。

据刘帅介绍,今年以来,辛集市烈士陵园已累计接待参观群众6万余人次。今后,他们还将通过开展英烈故事演讲、诵读英烈家书、英烈主题展览等活动,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活动,营造纪念缅怀英烈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褒扬英烈、教育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