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王宁: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

2021-12-06 17:46:55   作者:王宁 来源: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省委书记王东峰在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举全省之力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积极构建“两翼”发展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七年的“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阶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面对“十四五”时期内外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紧紧把握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向更高质量发展。

创新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瞄准世界产业制高点和科技前沿,推进产业链、带、群建设,促进区域内产业链配套深度融合,打造北京科技原创基地、天津创新转化实验基地、河北转化高端制造基地的协同发展架构。一是筑牢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完善京津冀产业链融合发展平台,提升集群的凝聚力。通过改并组,提升龙头企业的内生力与带动力。通过创建区域品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通过共建新型研产园区和“飞地经济”,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二是创新产城融合模式,提升城市运转效能。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模式转变,由人的汇集带动产业和城市的共生发展。从传统的产业主导模式转为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以“智慧城市”推动城市实现智慧治理,打造若干个京津冀重要战略黄金节点。

创新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组织体系

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新的研发模式已由研、用、产的线性模式向科研、制造、资本等多元主体融合并进发展。这使得创新链各环节科研组织方式也发生相应改变,需要从跨区域视角重新建构新型研发组织,形成更为开放、协同高效的跨区域研发组织体系。京津冀三地需要在更大空间内建立跨区域新型研发与科技创新组织,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体系建设,让研发人员、实体企业、资本市场、创业人员等多元主体多渠道及时介入,共同推进研发创造转化。

创新促进京津冀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治与生态治理保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前,在“双碳”目标要求下,三地共同发展跨区域绿色低碳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解决高碳排放等节能减排问题,对建立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跨区域绿色科技创新合作、协同实施重大绿色减排创新工程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与需求。在区域内依托几大主体功能区同步推进区域绿色发展,进一步发挥数字手段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完成区域内部之间的绿色协同发展,搭建自然资源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生态保护红线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绿色发展开创区域化管理示范。

创新推动京津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

京津冀区域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和资源等科技要素自由流动是制约协同发展的难题,也是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关键环节。三地需要尽快建立起跨区域的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机制和配套政策。一是推动三地技术要素市场的一体联动,充分调动区域内城市技术交易市场的引领作用,使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通道更加通畅,加强人才的跨地市高效流动。二是加强区域内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区、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推动示范区三地联动发展和模式交流。三是促进众创空间、科技孵化机构的三地合作发展。四是搭建三地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其协同转化能力,增强跨区域布局和联动发展。

创新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配套机制

完善区域内协同治理和大区域统筹创新机制,统筹推进涉及大区域经济、生态、民生等领域的政策措施。继续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财税等分享机制和应急等联动机制。增加区域协同发展基金的规模,支持区域内重大新基建项目,进一步发挥数字化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作用。促进区域内创新共同体建设。设立区域科教文卫等创新资源专项基金,支持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

(作者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