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河北”,塞罕坝二次创业取得新成果,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有效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做好碳减排,也要做好碳吸收,即通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林业碳汇是基于自然的减碳方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碳排放权交易形式,林业碳汇就是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确定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经过严格的审核认定后,在指定交易所挂牌出售,由具有减排需求和意愿的主体向项目业主购买,用于冲抵自身的碳排放量。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超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超82%,林场林木总蓄积达1036万立方米,每年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万多吨,释放氧气近60万吨;林场中中幼林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森林固碳能力处于成长期和高峰期,发展林业碳汇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潜力巨大。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围绕京津冀生态屏障这一功能定位,通过发展林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推动了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5年起,塞罕坝机械林场启动了碳汇项目,积极开展森林碳汇立项、备案和交易工作。截至目前,林场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造林碳汇和营林碳汇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林场已完成交易造林碳汇16万吨、收入310万元,如果全部实现上市交易,保守估计可以实现上亿元收入。
作为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化的有效形式,林业碳汇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定价难、收益不易保障、缺乏相关政策和保障性法规等难题。因此,要从以下四点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碳汇有序发展。
一要保证碳价稳定,激发林业碳汇活力。增强林业碳汇项目主体融资能力,增加林业碳汇项目的收益。健全碳价保护机制,适时进行价格调控,确保碳市场整体价格走势趋于稳健。在碳排放配额分配上要从先期的免费发放配额,逐步向有偿竞拍和免费发放的混合阶段推进,最终直至完全的有偿竞拍,保证市场需求的稳定,从而为碳价提供支撑。
二要加大碳汇金融产品创新,着力破解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在以资金配置引导林业碳汇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建议在政策性金融层面,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发挥政策和资金成本优势,支持国有林区储备林建设,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撬动社会资本。在商业性金融层面,积极拓展碳资产回购、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等融资业务。结合林权改革进程,开办林权抵押贷款,针对贷款期限与林木生命周期不匹配问题,尝试“林权抵押按揭贷款”,全面满足林农造林育林各阶段的资金需求。
三要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疏通金融对接堵点。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需要多方面保障。积极推动林业保险发展,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信贷的有效投入创造良好条件。创新开发林业碳汇以及碳汇价格保险产品,以碳汇损失和约定价格为补偿依据,进行风险补偿。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将绿色贷款担保费率下调,对林业碳汇贷款做到应保尽保,在担保公司内部设置绿色担保部,并指定专人负责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担保业务服务工作。在现有碳汇专项基金基础上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对银行、担保公司的损失以借款金额和担保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最后当项目获得收益后提取部分收益返还至资金池,形成长效运行。
四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积极打造交易平台。完善林业碳汇激励机制,针对林业碳汇经济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林业碳汇贷款、担保、债券出台相关贴息补贴政策,降低林业碳汇融资成本。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林区营林育林建设,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支农再贷款扩大到林业,适当提高林业碳汇项目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快建设省级平台,对碎片化自然生态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规模开发整理,转换成优质资产包,并导入产业、项目,实施资源资本运作。开展林业碳汇贷款,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如碳资产管理、账户管理、交易咨询等。同时可以开展存碳业务,对已完成备案签发的、短期内无法交易的碳减排量,由银行收储并出具凭证,存碳方获得利息,银行可以在存碳期间参与全国碳交易进行市场化运作,当存碳方有需求时,凭存碳凭证取出。
(作者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