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坛有一个文学流派,叫作“山药蛋派”。今天看来,这个文学流派的名字简直土得掉渣儿,想当年可不是这样。那时候,“山药蛋派”的“盟主”赵树理和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作家,在中国文坛可以说是享有盛誉。虽然随着时光流逝,现在的年轻人对“山药蛋派”和赵树理了解不多了,但是,钩沉往事,重温历史,会给我们带来十分有益的启示。
1906年9月24日,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农村是他最熟悉、最亲切的场景,农民是他最了解、最亲近的人群。常年在泥土里摸爬滚打,赵树理对农村的一切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民间艺术更是情有独钟。沁水县有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叫沁水鼓儿词,赵树理对这种唱腔洒脱不羁、唱法原始天然、表演诙谐幽默的鼓儿词十分喜爱,15岁就学会了沁水鼓儿词的吹拉弹唱和掌鼓板。青年时代,赵树理外出求学和流浪期间,经常走访传唱鼓儿词的民间艺人,和他们一块儿打打板,唱唱鼓词,探讨唱段。如果说乡间的智慧、农民的情感哺育了赵树理,那么,沁河两岸柔风细雨般的民间艺术,则滋养、浸润了赵树理的心田。
1925年夏,赵树理考入长治的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学校读书期间,他接触到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受到深刻影响。1927年秋,他参与领导了四师学潮。斗争取得了胜利,但赵树理却因此被四师开除,并于1929年4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入非正式监狱自新院。1930年,赵树理获释后,开始在太原等地流浪。1936年,他到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学校教书。其间,他创作有韵小剧《打倒汉奸》《打灶王》以及小说《金字》《盘龙峪》等作品,并和学生一起演出,宣传革命思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赵树理参加牺盟会,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赵树理受党组织委派在长治市壶关、平顺、武乡等地编辑报刊。他把用新文学拯救农民思想的念头付诸实践,致力于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用自己所熟悉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鼓词、快板、童谣、故事等,发动人民抗日、揭露阎锡山反共反民主的阴谋,宣传抗日根据地的新事物。十多年间,赵树理不仅从一个爱好民间艺术的农村青年变身为一位编辑、作家,而且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赵树理文学创作上的蝶变,发生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这篇讲话发表后,如同拨云见日,廓清了文艺工作者的困惑。他们纷纷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赵树理则是在抗日根据地最早自觉实践讲话精神的作家之一。
1943年4月,担任中共北方局调研室调研员的赵树理深入山西左权县。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妄图利用部分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阻挠土改。赵树理在同驻地房东的一个到县里告状的亲戚拉家常时得知,他们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因为与智英祥自由恋爱,被几个把持村政权的坏人以“搞腐化”的罪名迫害致死。赵树理到发案的村子做调查时发现,村里人包括受害者两家都不同情两个年轻人的自由恋爱。当时根据地刚刚颁布了《妨害婚姻治罪法》,赵树理认为青年人自由恋爱结婚应当得到支持和保护。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他以岳冬至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表现出了对时代强烈的关注意识,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其创作目的就是力图把人们从封建旧势力的束缚中拯救出来。由于揭示了农村问题,堪称农村生活启示录,《小二黑结婚》在太行山根据地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版就印了2万册。曾采访过赵树理的美国记者贝尔登在其著作《中国震撼世界》中说,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了。其实,他是闻名于全中国的”。
1946年六七月间,赵树理的另一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在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这篇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和地主围绕改选村政权和减租减息展开的尖锐复杂斗争。小说主人公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板话为武器与地主作斗争,最终机智勇敢地夺取了胜利。这篇小说采用板话形式,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生动活泼、脍炙人口,加之情节波澜起伏、格调风趣乐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李有才板话》连载首日,配发了冯牧的评论《人民文艺的杰出成果——推荐〈李有才板话〉》。连载结束后,《解放日报》又刊发了题为《论赵树理的创作》的文章,文章把赵树理和他的创作评价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赵树理随他供职的新大众报社进入北京。新大众报社被全国总工会接管后,他先被调往文化部戏剧改进局曲艺处当处长,不久又被选为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他筹备组织成立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创办了通俗文艺刊物《说说唱唱》,对推动北京市普及文艺运动作了有益的贡献。但是他离不开农村,因为他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1951年春,赵树理离开北京,赴山西晋东南深入农村生活。行走在晋东南青山绿水间的赵树理,显得如鱼得水。他笔耕不辍,创作了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福》《卖烟叶》以及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长篇小说《三里湾》等生动鲜活的作品,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家。
时代的发展呼唤为人民而创作的文学家艺术家。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文艺工作者应该以赵树理这样的作家为榜样,像他那样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