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密布的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源源不断送到百姓身边,海量数字文化供给在线一“触”即达。放眼全省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持续“上新”,一张日臻完善、由省至村五级覆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铺陈开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河北省如何有序高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文化服务触角,让百姓乐享优质文化产品?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近日,市民在宁晋县一家“城市书房”读书、选书。2021年以来,宁晋县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城市小区和人流较为集中的商业区,打造多家“城市书房”。(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聚焦全覆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圆满完成中央部署的公共文化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全省60余个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达到国家或省级示范标准。
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公共文化设施好比是“骨”。骨骼强健,身体才有牢固的支撑。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将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机构走出去开展“嵌入式”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在街区、商区、社区、景区等地创新打造一批“城市书房”“乡村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体验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2021年底,唐山市顺利通过验收,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城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现全覆盖;在乡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57个,命名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点30个。国内一流剧场唐山大剧院将世界优秀文艺演出带到市民身边。“唐山大剧院建设之前,市民要想看国际国内的高水平演出,只能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高标准建设的唐山大剧院投用后,先后引进众多国内外优秀演出。”见证了城市文化场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省人大代表、唐山演艺集团歌舞剧院院长潘铁柱感触良多。他说,只有拥有高标准的文化场馆,才能引进、开展高标准的演出,让群众享受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精神食粮。他建议,持续推进面向基层、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让群众共享文化艺术发展最新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连点成线、接线成网,越来越密。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遍达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增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河北省威县文化馆舞蹈老师指导学员练习舞蹈。近年来,为满足和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文化馆开展“文艺惠民 群众‘点单’”系列公益活动,开设舞蹈、声乐、戏曲等各类免费文艺培训活动,群众可根据个人喜好“点单”选择课程。截至目前,威县已有4000余人参加了公益文艺惠民培训。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延伸服务触角,让百姓共享文化成果
“送文化下基层”公益活动、“流动”的博物馆……河北省不断延伸的文化服务触角,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省政协委员,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凤说,2021年,省作协组织开展了“送文学下基层”系列活动,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分别深入保定、沧州、唐山等地,为基层作者、文学爱好者进行文学培训。今年将在持续开展活动的同时,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采用公益讲座、主题创作、基层重点作家创作培训会、座谈会和作品研讨改稿活动等形式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21年4月,全省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拉开序幕,20家革命题材博物馆、纪念馆走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截至2021年底,全省红色文化进校园已举办251场活动,走进230个校园,受众人数39.12万余人。
“打破博物馆‘围墙’,以巡展、宣讲等方式将博物馆文化推广至馆外的广大社会空间,使博物馆文化有了更多延展空间,也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落到了实处。”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宝才建议,整合博物馆特色文化资源,探索创新办馆方式,延长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链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文化需求。
“在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力量需携手同行。”那书晨委员说,未来河北省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公共文化场馆整体或部分委托社会力量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
学员在河北省威县文化馆练习舞蹈。近年来,为满足和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文化馆开展“文艺惠民 群众‘点单’”系列公益活动,开设舞蹈、声乐、戏曲等各类免费文艺培训活动,群众可根据个人喜好“点单”选择课程。截至目前,威县已有4000余人参加了公益文艺惠民培训。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不少网友发现,如今河北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数字化”。打开手机关注“乐游冀”微信小程序,不仅可预约全省各地景区门票,还可以在线游览众多博物馆、量身定制个性化旅行线路等。
“数字化搭建了供需对接载体,实现了供需双方互动,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那书晨委员介绍,按照“十四五”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规划,河北省将优化升级河北公共文化云平台,建立具有河北特色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库群,创新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模式,让群众在“指尖”提出需求、在“云端”获取服务、在“掌上”反馈意见。
面对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河北省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网络平台做纽带,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百姓零距离。然而,如何才能做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康保县文化馆馆长姚桂苹建议,突出数字公共文化供给的地域特色,让百姓更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内涵。推出“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模式,让公共文化资源活起来。
旅游兼具经济和社会属性,把公共文化服务植入旅游业,可以深度惠及百姓生活。
2021年元宵节期间,保定恋乡·太行水镇景区推出“金牛送福·欢乐元宵”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线下体验市井民俗,观看民俗展演,线上发出“抖音画恋乡”征集令,一天吸引百万网友参与。“这些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线上话题分享,不仅推动了文旅融合,也让游客享受到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是景区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省人大代表、河北百悦文旅集团董事长陈亮建议,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统筹考虑,建立稳定的旅游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同时,景区应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传播国家形象、传承民族文化、承担公共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