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理论探索>>


孙世刚:坚持人民至上 践行人民至上

2022-05-05 10:08:14   作者:孙世刚 来源:河北党校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提出了“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其中第二条为“坚持人民至上”。围绕深入理解“坚持人民至上”历史经验,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什么是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由“人民”和“至上”两个概念构成。《诗经·大雅》中就有“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之句;《孟子·尽心下》中有“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这里的“人民”,主要是指人类群体或劳动群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一个历史的、政治的范畴。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至上”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最高”或“居于首位”的意思。殷周时期,《尚书》中关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论述,就明确了“民”是固国安邦的基础,是稳定政权的保障。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孔子的富民、利民、教民,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舟民水”等,都强调“民”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发展壮大,赢得了民心,建立了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坚持人民至上的主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深厚的为民情怀,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情感沃土和不竭的工作动力。

(一)改善民生

(二)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的中国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为了迅速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探索中前进。先后采取“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等农业经营政策,有效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1949年为208.9公斤,仅为“温饱线”的2/3;1978年之后稳定通过300公斤(时为316.6公斤),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2010年之后稳定通过400公斤(时为407.5公斤),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目前,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80公斤左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三)生命至上

在旧中国,国家山河破碎,人民饱受屈辱,中国人被嘲讽为“东亚病夫”。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35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仅用了短短30年时间,就使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了67岁。到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如今,一个覆盖绝大多数民众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体系基本建立。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凝聚起抗疫的强大合力,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此后,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取得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答卷,也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

(四)人民民主

(五)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在人民民主价值上,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在人民民主组织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局部执政的根据地领导人民创造性地推进民主选举和民主政权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在人民民主制度上,党领导人民逐步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构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完整制度安排,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945年7月4日,在延安考察的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提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这番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生态文明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长期执政的千秋伟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教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植树造林到小流域治理,从南水北调到地下水超采区限水压采综合治理,从能源结构调整到农业“一节两减”,在全国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后,在琼海、三亚等地考察调研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余村考察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现在人们能感受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多、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向好、城乡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守农科情怀践行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非常重视。他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生物育种工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要以高产稳产、优质专用、绿色生态、适宜机械化与轻简化生产等为主要育种目标,以培育突破性品种为主攻方向,加强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精准鉴定,加强基因编辑、实用分子标记开发和全基因组选择等研究,构建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融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升育种水平和效率,实现我省现代种业高水平自立自强。

(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积极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健康土壤保育、农业节水、绿色植保等研究,大力加强“一节”(节水)、“两减”(减肥、减药)技术攻关,这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降成本、增效益、保供给、固安全的关键。设施农业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盐碱地是重要的农业重要后备资源。最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以“大食品观”为指导,先后召开盐碱地开发利用和设施农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做好农业科技服务

为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打造高标准科技示范样板,依此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办好农业“田间学校”;二是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打造“燕赵农科APP”,依此开展网上科技宣传,办好农业“网上学校”。特别是在今年晚播小麦占比大的情况下,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及时组织专家团队跟踪调查、应变施策、精准服务,确保以粮食生产之稳保粮食供应、保社会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