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困扰中国的时代之问。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次明确了“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检验,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和行动指南,构成了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念的价值意蕴,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念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是物质财富源泉”的思想,阐明了只有“治山理水”才可以“显山露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直接关乎人民福祉。人与自然从本质上来说是生命共同体,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在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构筑生态屏障,就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两山”理念从理论高度指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体现了生态文明取向下生产力产生的正效果和正价值,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另一方面,“两山”理念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提升了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打破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路径依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方案。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推进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改变以往经济发展过程中“拿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老思路,解决“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的尴尬问题,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实现“双碳”目标是一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深刻变革,明确地阐释了“两山”理念的现实要求,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要从产业结构、能源体系、交通运输体系、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方面综合发力,争取以战略上的前瞻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规则的话语权,进而为人民群众带来宜居、健康等民生福祉,为维持全球气候稳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这指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的问题导向与实践逻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在强调实践基础之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内在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古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一对矛盾。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立足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指出矛盾的解决就是要实现多种关系的和谐,其中最基础的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其有着生存依赖,自然界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来源和精神食粮;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自然,因此要秉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突出动态意义上的一体性,自觉地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人在生产实践中以历史主体的身份自觉能动地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调节内在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以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抓手,促进人们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革命”,推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另一方面,以和谐的心理状态为抓手,以绿色生态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实现思想领域的认知革命,“促使人们从意识向意愿转变,从抱怨向行动转变”,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两山”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自然界和人类都要发展,并且要和谐永续发展。大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自然经济体系,人类的实践活动要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衡量尺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追求生态自觉,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趋向。一部生态变迁史,就是一部人类的进化史、演变史。自然生态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既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现实思考,也是对人类文明变迁的历史反思。从人类生态观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历了原生态和生态破坏阶段,正处于生态破坏向生态觉醒过渡之中,尚未达到高度的生态自觉。拨开云雾见月明。“两山”理念的提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意在呼唤人类理性中的生态自觉,力求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基础上展现一个有意义的实践世界,实现自在之美与自觉之美的辩证发展,这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文明的发展总是体现在现实世界之中,“两山”理念追求的生态自觉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塑。从理论上看,这种社会关系的重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诉诸工具理性,把握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性,追求外在客观世界的自在之美;二是诉诸价值理性,关乎人的精神世界,从善和美的维度体现主体行为的自觉之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念落实落地要有战略支撑,从我国发展全局来看,当前的“双碳”目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倡议及重大战略,都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存续提供了有力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着辩证法,既实现了理论创新,又推动了实践发展。“两山”理念深刻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与此同时,也充分说明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现路径,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