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交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优异成绩单
——访邯郸市委书记张维亮
记者: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邯郸要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现这一目标,邯郸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张维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倪岳峰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了题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报告。报告主题鲜明、站位全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阶段河北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积极顺应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形势分析科学深入,目标任务催人奋进。全会对邯郸提出“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既体现了省委对邯郸工作的肯定,也为邯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实现这一目标,邯郸有机遇、有优势,也有挑战。主要优势有:一是区位优势,邯郸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1小时经济圈”覆盖中原经济协作区13市6000多万人口,市场空间广阔。二是资源优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都很丰富。三是产业优势,邯郸产业体系完备,工业门类齐全,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中邯郸有37个,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大军。四是基础优势,经过多年发展,邯郸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特别是经过“转作风、提效能、比担当、作贡献”活动的锤炼,各级干部展现出良好精神状态。这些都为邯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邯郸的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还不强,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繁重,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大讨论活动,打开思想总阀门,撸起袖子加油干,交出优异成绩单,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记者:邯郸市有“钢城煤都”之称,产业结构偏重,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有何举措?
张维亮:邯郸作为重化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抓招商、上项目。强化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招商的意识,坚持“四调度、三推介、两观摩”机制,“外资、内资、国资、民资、融资”并重同引,以优质投资扩大优质供给。二是调结构、促转型。做大做强做优“532”市域主导产业和3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由重变轻。三是抓改革、促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普惠政策,多举措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争创更多细分领域的行业冠军、世界第一。
记者: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成语典故、太极拳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
张维亮:邯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太极拳圣地”,但我们在挖掘用好文化资源上做得还不够。我们要充分释放成语典故、太极拳等宝贵资源活力,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魅力,提高辐射带动力。重点从三方面用力:一是系统开发文化资源,推进成语典故、太极文化沉浸式体验、数字化赋能。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抓好赵王城遗址、邺城遗址、广府古城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埋在地下的文物、陈列在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三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强市。围绕打造“成语之都、太极之乡,邯郸——一座等了您三千年的城”城市品牌,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记者: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去年邯郸实现空气质量全国重点城市排名“退后十”,今后将如何巩固拓展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张维亮:邯郸虽然去年实现了空气质量全国重点城市排名“退后十”,但污染排放量仍然较大,巩固拓展“退后十”成果压力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持续升级加力,力争今年退出全国重点城市排名“后二十”,让邯郸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是抓绝对减排。稳定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水平,确保邯钢老区和邯电退城搬迁项目取暖季前投产,切实减少污染排放总量。二是抓精准管控。坚持“一企一策”,加强污染企业精准管控,统筹臭氧、机动车、散煤、扬尘等精细化治理。三是抓严格执法。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同时,扎实开展全域治水,加快完成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今年完成营造林76万亩,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河北日报记者赵晓清、刘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