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企业不懈创新,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一项项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助力提升创业就业带动力。
9月15日至21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全国多地同步开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河北采取线上方式开展多项“双创”特色活动,开通专题网站,开设云展馆,多方位全景呈现河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突破,彰显“双创”就业“稳定器”和经济增长“加速器”作用。
创新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此次“云”参加“双创”成果展,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展示了最新上市的产品——经颅直流电刺激仪。该仪器适用于神经康复领域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神经性疼痛等疾病。今年6月,产品一经上市,便收获了不少订单,仅在石家庄市便进入了4家三甲医院。
该公司总经理李斌介绍,企业通过与高校、医院等机构合力攻关,采用物联网技术,将仪器的主机和治疗终端分离,从而实现一台主机与256台治疗终端相连,“同行业的类似产品一般只有2至4台治疗终端。我们的产品大大提升了主机的使用效率,也为医疗机构节省了资金。”
渡康医疗是一家专注于研发、销售脑血管病相关治疗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达50余人。从2013年首台产品问世以来,企业已经累计研发生产出二十多种康复治疗设备。今年,他们还获批瞪羚企业,继续在创新的道路上“高跳快跑”。
创新让企业占据风口、潮头。“双创”周上,一批创新典型企业纷纷亮相成果展,展现河北在创新药物、现代通信、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的一项项发明专利和产品。
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创新典型企业参展。该企业能够生产纳米银粉、纳米镍粉、纳米钼粉等上百种不同规格的金属纳米材料,这些产品已应用于精密电子、生物医药、金属3D打印、纳米涂料等领域。
“我们的研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电爆法金属纳米机’,促使产品性能实现飞跃。”复朗施公司总经理霍志超表示,通过金属纳米机生产的金属纳米材料,精度高、纯度高、成本低、种类多,资源利用率达95%以上。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竞争力。截至目前,河北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万家,省科技领军企业4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89家,“小巨人”企业337家。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1.5%,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风帆股份、中国船舶718所、森思泰克等创新领军企业优势持续增强。
创业带动高水平就业
登录云展馆,不仅能够感受到广大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蓬勃的向“新”力,还能看到科技创新带动高水平就业的作用日益凸显。
燕山大学博士生章仕起的创业团队将目光锁定在特种电源的核心部件——变换器。
此次“双创”成果展上,章仕起团队的“恒特能芯”项目得到展示。该团队经过5年探索,研发出新型高效电流源变换器等技术,并研发出应用于高铁、污水处理、制氢等领域的变换器。去年以来,团队研发的产品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今年8月,他们注册成立公司,加速产品商业化步伐。
青年学生的创想不断走向实践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投身科研,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章仕起说:“目前,‘恒特能芯’项目入驻国家级众创空间——燕山大学创客学院,依托多院校平台开展研发,培训了近百名本科生、研究生。我们也通过生产外包,带动生产线上的工人就业。”
加强载体基地建设,打造创业就业新引擎。近年来,河北积极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全省“双创”活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打造创新创业发展高地。
石家庄北大科技园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累计引入培育企业300余家,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搭建技术服务平台2个,服务创业人群近3万人;唐山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累计孵化企业500余家,其中培育上市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13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廊坊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200余家,在孵企业49家,在孵企业有效知识产权共计225项,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00人。
目前,全省共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66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2.6万家,吸纳就业17.5万人,其中应届大学生1.4万人,孵化企业中有108家实现上市融资。各类创业载体平台已成为河北培育高成长企业的摇篮。 (河北日报记者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