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九次视察河北,每一次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准确把握河北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重大机遇挑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全面部署,为全省生态环境工作确立了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把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河北地处京畿要地,河北的生态环境事关首都生态安全。我们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1.1亿吨、焦炭0.3亿吨、水泥1.2亿吨、平板玻璃1.1亿重量箱,2021年工业领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占全社会排放总量比重较2013年分别下降14.7、31.5、51.7个百分点,完成农村“双代”工程1296.5万户,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在全国率先开展钢铁、焦化等行业1380个项目的超低排放改造,关停取缔和改造提升“散乱污”企业13万余家,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2万辆。2022年1-9月,全省大气PM2.5浓度降低至34微克/立方米,迈入国家二级标准大关,11个设区市历史性全部退出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后十”,甩掉了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全国最多的“帽子”。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三水”统筹、河海兼顾、科学治理,以空前力度加强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张承地区滦河、潮白河、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渤海海洋环境综合整治,白洋淀水质实现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跨越式提升,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管控和利用率100%,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9%,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尽管减污治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变,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不断攻克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确保全省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后十”之外并逐步改善,白洋淀水质在Ⅲ类基础上持续提升,力争尽早跻身全国美丽湖泊行列,海洋环境治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既保护环境也保护生产力,突出服务导向,大力创新治理举措,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推进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创A,组织相关地市及44家钢铁企业“一厂一策”制定创A方案,发布14项最优技术指南,组建厅级领导牵头的专家组,深入钢铁企业一线,指导对标5大类、45项技术指标改造提升,钢铁企业累计15家实现创A,为全国最多,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和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创新出台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政策,选取钢铁、焦化等七个行业开展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会同工信、发改、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和“研发投入比例”绩效基准值,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提前享受高一级别激励性绩效管理优惠政策,企业自主减排动力明显提升。深化排污权交易、降碳产品价值实现“两个市场”改革,注重发挥排污权要素配置作用,细化确权、政府储备、市场交易管理办法,累计交易1.9万笔21亿元,在全国领先;2021年以来率先从林业碳汇和“两高”行业入手,开发降碳产品,28个项目93.89万吨降碳产品实现价值4775.69万元,得到中央深改办充分肯定。开展“环评服务百日攻坚”和“两进三送”活动,组建厅级领导带队的11个帮扶组,围绕省市重点项目、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巡回开展“进企业、进基层、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今年以来现场解决问题508项,保障了615个省重点项目落地,实现167个县(市、区)帮扶全覆盖。
稳住经济大盘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坚持服务发展导向,不断深化改革措施,以钢铁行业全面创A带动全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创A步伐,创新绩效管理手段,全面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发挥生态资源配置的“绿色杠杆”作用,注重金融赋能,培育排污权和碳交易主体,活跃市场交易,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助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让生态环境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坚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坚定不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划定3.68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全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重大工程,突出张承地区察汗淖尔等生态敏感地带和坝上“三化”草原治理、燕山-太行山生态提升、衡水湖和七里海瀉湖等重要湿地保护、雄安新区整体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治理力度。突出“两山、两翼、三环、四沿”重点区域,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31%提高到2021年的35%以上。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超采区三分之二的县地下水位实现回升。围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白洋淀鱼翔浅底、碧水逶迤,野生鸟类恢复到237种,鱼类46种,水生高等植物29种,“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以提高自我修复能力和增强稳定性为目标,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探索建立美丽河北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将生态质量纳入考核内容,在白洋淀开展水生态、鸟生态监测评价,推进重点地区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主动保生态、促生态、建生态,推进全省自然生态质量逐步改善。
坚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定不移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全省先后制修订《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等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30余部,连续多年开展大气、水、土等“一法一条例”人大执法监督。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23.19万家企业全部纳入监管,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企业环境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强化监管执法,在全国率先组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在张承地区、白洋淀流域探索建立与北京、天津、山西等周边省市生态环境联合立法、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推行“352”非现场监管执法,今年以来全省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60%以上,基本实现线上全天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查办更准、打扰更少、服务更好、作风更硬”。严格督察问效,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创新开展省直部门、省属国企环保督察,积极构建“五级书记”负责、党政同责狠抓落实的生态环境工作格局;修订完善大气、水通报排名考核办法,取消限批措施,同时坚持标准不松、科学精准,为基层“松绑”而不“减压”。
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下一步将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不断夯实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完善环保考核体系,深化智慧环保改革,增强科学性、适用性,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奋力谱写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篇章。
(作者系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