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2日,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杨福忠在《光明日报》评论版发表文章《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文章指出,“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出自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军事家钟会的政论性文章《刍荛论》,意即一个国家的真正富裕是指人民富裕。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时也揭示了民富与国富的关系,对我们今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启发意义。
文章指出,古人关于民富有很多探讨,基于民本思想的观点认为民富是国富的前提,在政策上应把富民放在优先的位置。这个观点代表了中国传统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从实践来看,凡属盛世往往是为政者较为重视富民政策的结果。
文章认为,“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这是古人总结的治国经验。中国共产党将古人的经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人民至上作为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今天,党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着力点,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这是实现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文章提出,富民之道,共同为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不是指整齐划一,所有人都达到同样的富裕程度;也不是指所有地区齐头并进,同时达到同样一个富裕水准。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共同”,首先,要求的是平等,这个平等意味着每个人有同样获得某种利益的机会,即机会均等。其次,“共同”承认差别,允许合理地差别对待。一方面,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并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对低收入人群、落后地区,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