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吴耀明:革故鼎新: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022-12-03 09:00:59   作者:吴耀明 来源:学习时报

“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它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已经注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里,融合到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进程中。“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与“鼎”分别是六十四卦中相邻的两个卦,二者卦形相反,彼此互为综卦,“革”是去旧,“鼎”是更新。“革故鼎新”意思是“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人们以“革故鼎新”来指破旧立新,推动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其要义是坚持变革、去旧更新。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紧随历史发展步伐,适时调节、丰富和发展自己;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变革创新的文化特质,体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因此,中华民族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开辟未来。

“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它在促进社会、国家发展,推动文明进行自我革新,完善各项制度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革故鼎新”是治国理政的首要和关键。从政治层面看,古人把“革故鼎新”看作理政的头等大事,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指出“御政之首,鼎新革故”。今天我们讲的“改革”和古人所说的“革故鼎新”“布新猷,除旧政”是一脉相承的,改革、革故鼎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等。这些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以打破旧制、开创新局的改革精神致力于探寻国家变革与社会进步之路,无论当时成败如何,最终都得到历史公正的评价。战国时,商鞅认为“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圣人不效法古代、不囿于现状,“法古”落后于时代、“修今”则跟不上形势,表达了革新的重要性,主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甘龙、杜挚等旧贵族代表反对变法,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在商鞅变法主导下,秦国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一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功效,使弱小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群雄中政治、经济、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卒以拓霸国之规模,立一统之基础”,为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北宋的王安石曾作诗赞扬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还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推动改革,革除当时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其次,“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从思想层面看,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只有革新才能有生机和发展的道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一直未有间断,得益于变革创新、吐故纳新的品质,得益于包容会通、自净更新的能力。《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周易》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生生之谓易”等来说明革故鼎新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体现了中国古人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姿态和变中求新、新中求进的精神追求。古人还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不日新者必日退”“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等创新精神的观点。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具备崇尚变革特质的,革故鼎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正是这种不满足现状、不甘于落后的求新求变思想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交织融合,铸就了伟大的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动力之源。

再次,“革故鼎新”是促进制度建设的前提。从制度层面看,古人认为革故鼎新是完善制度的前提,而制度建设又为改革提供了支撑和保证。三国时王弼在给鼎卦作的注中称,“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当其人,易故而法制齐明……鼎者,成变之卦也。革既变矣,则制器立法以成之焉。变而无制,乱可待也”。即是说在变革之后,应该建立新的制度,并且要将改革成果制度化,否则没有制度保证,就离生乱不远了。革故鼎新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更替,是新事物在旧事物基础上的变化和发展的结果。革故就是破除旧的事务弊端,为制度更新扫清道路、提供前提;鼎新就要确立有利于新事物成长的新思想、新制度、新体系,进而实现历史性更迭转换。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制度的沿革完善,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中央官制从“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到内阁制,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选拔官吏制度从世官制、察举制到科举制等。这些制度一方面借鼎革之机扫清障碍、得以确立,另一方面也为新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规范性和制度性保证。

历史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陈代谢的。在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进程中,“革故鼎新”一直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内核,成为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也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并将在变革创新中创造更多成就,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动力和支撑。

【作者吴耀明,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