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通过学习,我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理论水平和政治领悟力得到加强,党性修养和工作本领得到提高。
通过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充满信心,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植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实践告诉我们,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更加彰显。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通过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开创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
通过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增强宗旨意识,牢记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人民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百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仍然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重要的位置,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的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也为人类社会追求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根本宗旨上把握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