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如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如何理解其中的变化和深意?
首先,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的自信自强与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程同频共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恢宏气象,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得以极大增强,焕发出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更加坚定有力。
其次,从自信到自信自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方向,反映的是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前进趋势。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从文化的认知认同、自觉自信的深层心理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真正为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生机活力。
有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可以印证我们的文化自强,当天宫空间站升空之后,我们发现空间站内部的文字标识和操作界面都是中文标注。如今,那些积极申请加入中国空间站的各国宇航员们正在苦学汉语。这就是文化自强的最生动的注解。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自信自强,就是向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高度奋进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文化建设要从五个方面着力工作: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各领域各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例如,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关于乡村振兴,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强调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我们必须要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认识文化、理解文化、把握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自信自立自强,进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丁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