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效能治理 创造高品质生活
——访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保定如何进一步加快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近日,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接受了河北日报记者采访。
记者:围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部署要求,请您谈谈保定市接下来的工作思路。
党晓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作出系列部署,省两会擘画了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蓝图。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围绕省委对保定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两个新样板”的目标要求,保定逐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我们把“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作为年度工作总抓手,把新颜值、新场景、新赛道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新颜值,即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向县城建设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展。新场景,即抓好中国式现代化“7+5+N”系列保定场景。新赛道,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保定建设,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记者:下一步保定将如何重点发力,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
党晓龙:我们深刻认识到,保定的定位就是服务首都、对接北京、联动雄安,着力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战略支点。2022年,保定市新增央企子公司25家,总数达225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的企业达400多家;尤其是国际医疗基地项目进展顺利,北京儿童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广安门中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正在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的“微中心”。这些都是协同发展的生动例证。
下一步,我们一定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尤其是抓好产业协同,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力装备智造、新材料、国防科技工业、数据服务、文化旅游以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积极融入京津冀产业链和大市场。
记者: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开辟产业新赛道,保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有何新路径?
党晓龙: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保定有三大优势。一是产业基础优势。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二是人才汇聚优势。保定有19所驻保高校,27万在校大学生,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三是协同创新优势。拥有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60个省级创新平台,京津科研成果可以优先在保定落地转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三大优势,把智能、低碳、健康作为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进一步用好高校人才资源,打造河北大学生命健康、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河北农业大学都市现代农业、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元宇宙等“环高校创新知识圈”,不断催生新增长点。一是围绕终端带动,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到2025年产值达2000亿元。积极布局服务机器人产业,打造服务机器人专业园区。推动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北方预制菜产业第一城。二是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数据服务、元宇宙等产业,做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电力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三是围绕生命健康,以6-7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切入口,推进特色专科引领、医产研教数融合发展的国际医疗基地。四是围绕绿色低碳,大力发展氢能、新型储能产业,聚焦生物基材料、超低能耗建筑、合成生物等产业,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
记者:保定县域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晓龙:县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至关重要。我们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重点抓四个方面。一是抓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领跑者计划,推动高阳纺织和农机配件、安国中药、白沟箱包等27个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进行数字化转型“二次革命”。二是抓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保定油田勘探开发,着力在加强项目储备、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实施“京保协作五个一”行动、“千百亿”行动、“双千工程”等,深化抓好总投资5778亿元的900个重点项目。三是抓创新主体培育,开展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实施创新环境优化行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打造更多隐形冠军企业;计划到2025年,全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打造100家以上“博士农场”。四是抓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省委要求,保定第一时间出台《进一步关爱支持民营企业家的若干措施》,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继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我帮企业找资金”等专项行动,为企业大大方方“站台”、真真切切培养、方方面面保障,努力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构建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富有活力的投资热土。(河北日报记者梁韶辉、寇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