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嘉宾: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赵文丁
河北党校报: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曾强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何正确把握这一要求?
赵文丁:经济发展都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经济发展中的质通常是指结构、效益;而量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在实践中,过去也曾出现忽视结构效益、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偏向,导致结构扭曲、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等问题,积累风险隐患,教训深刻。所以,一方面,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达到国际公认的发展标准,比如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万美元以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许多经济和民生指标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增长也必须保持合理的增速,必须在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
河北党校报: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济增速目标是各界极为关注的内容,如何看待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赵文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由于我们的基数已经很大,5%的增速看似不高,但增量规模相当可观。按照2022年GDP总量121万亿元计算,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05万亿元,大致相当于一个河南省的经济体量。
为何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左右?从可行性来看,一方面,5%的目标与近年目标增速保持了一定连续性,也和当前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相符;同时,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政策效应将在今年持续显现,将有效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因此这一目标是现实可行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另一方面,目标增速的设置还需要考虑中长期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保持合理经济增长。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但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需要达到2万美元以上。据一些研究机构测算,这意味着2020~2035年年均增速要达到4.8%左右,“十四五”期间要力争实现5%左右的增速。
河北党校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赵文丁:今年的宏观政策框架可概括为五大政策,就是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
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适度加大扩张的力度,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全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3.8万亿元。通过适度加大支出强度,财政将重点支持民生保障与扩大内需,并兼顾财政可持续性。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货币政策力度要够,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投向结构要精准,尤其要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对于传统制造业,关键是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竞争力,使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加坚实。制造业高端化并不是都去搞芯片,服装、家具都可以高端化发展。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辟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也要坚持国际合作。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供更强的制度保障和更好的创新生态,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更高效配置,加大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今年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50万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总的看,财政加力、货币有力,就是要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效支撑,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当然,产业、科技、社会政策都非常重要,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1+1>2”的效果,共促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