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刘景芝在《经济日报》时评版发表文章《立足区域特色做强土特产》。
文章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少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何基于一方水土,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把土特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区域特色农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不强、规模效益不显著、经济效益不突出、带动作用不明显等特征较凸显,亟待从“土”“特”“产”这三个方面做足文章,走好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升级之路。
文章指出,首先要把握好“三新”,做足“土”的文章。要善于细致分析“新”的市场环境,在变化中谋发展,有序开发本土资源。要创造“新”的技术条件,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将独特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特色现代农业。要用好“新”的营销手段,以差异化、特色化为核心发展目标,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业。其二,要跳出本地看本地,做足“特”的文章。跳出本地看周边,既要配套、关联发展,又要差异化、错位竞争,切忌“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跳出区域看全国,在市场细化中争得一席之地,打造一批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村、专业镇。还要跳出中国看世界。其三,走产业聚集之路,做足“产”的文章。要增强农业园区载体功能,引导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畅通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要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新生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