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视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建设数据驱动、智能融合的数字河北,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实施智慧文旅示范工程”是数字社会建设行动的重要任务。《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2025年旅游强省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智慧化、数字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更加丰富”,并且制定了“强化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数字文旅发展”等一系列行动举措。可见,在数字河北和旅游强省的双向发力下,数字文旅必将强力助推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文旅市场已呈现鲜明的复苏态势。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年一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5%。河北一季度共接待游客1.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3%和121.3%,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8.6%和91.5%。省委书记倪岳峰对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河北省活动作出批示,强调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数字化是培育激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实现“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目标要求的重要途径,可有力助推文旅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数字化创造文旅深度融合“新通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要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旅和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化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也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文旅深度融合的“新通道”。
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八项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既要实现文化数字化传播共享的价值,也要用多元数字技术创新文化向旅游赋能的形式,加大数字文旅产品创新、文化服务数字化嵌入,充分发挥数字文化对旅游产业的融合服务和带动作用。
深刻把握文化内涵和旅游需求的融合。一是注重文化需求多层次性。文化不局限于高大上的文物和艺术作品,还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淄博烧烤旅游热中,到处体现着人们对烟火气、好客文化、诚信文化等大众文化因素的向往和支持。二是强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实现文化挖掘对旅游需求的满足和拉动。针对淄博烧烤旅游持续性提出的质疑,需要在地方特色文化深度挖掘和现代旅游多元需求的充分满足中寻求结合点,以此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提升抢抓机遇“新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度推进,是我省旅游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数字化有着打破空间地域界限的突出优势,可有力推动京津冀文旅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品牌共推、市场共拓,加快打造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发展协同体的进程。
加快建设区域文旅数字化支持服务平台。一是加强京津冀数字文旅支持服务平台的一体化统筹,充分利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纵深推进的重大机遇,加强京张、京津冀数字文旅政企多元合作,为京张、京津冀甚至更广范围的文旅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支撑。二是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文旅数字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区域文旅企业数字赋能行动,深化“数字化诊所”“数字化工作坊”等创新形式在文旅行业的应用,借鉴“文旅行业云”方式,提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景区建设、文化赋能等菜单式方案,实现低成本按需购买的一体化转型服务。加强互联网行业、数字科创主体与文旅行业融合,支持自主或联合建立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大众创新创业平台等,汇聚多元文旅创新力量,持续推动文旅产品服务数字化改造升级。
着力打造区域数字文旅资源集聚和流通平台。一是建立数字文旅人才的聚合、培养和共享平台。人才是第一资源,文旅融合和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懂文化、懂旅游、懂数字甚至懂生态、懂乡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充分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完善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交流体系,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一方面完善京张和京津冀区域性的数字文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文旅人才联合培养;另一方面创新数字文旅人才共享协作机制,发挥人才流动共享和集聚创新的最大效用。二是优化数字文旅数据集聚和运营平台。利用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张家口“中国数坝”优势,打造数字文旅数据集聚和运营中心,率先推动形成文旅数据运营创新集聚,统筹推进数字文旅大数据创新应用和扩散。三是强化数字文旅产品服务资源的一体化监管,优化数字文旅信用体系建设和应用,促进文旅数字化转型规范有序推进。用一体化数字监管体系实现三地信息、人员、监管行动、结果运用等联通联动,发挥数字文旅信用和监管体系对产品服务创新的保障和带动效用。
充分保障数字安全和数字包容。数字安全是数字化转型的底线,数字包容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充分发挥京津冀各地的资源互补优势,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法律、制度、技术等多维数字文旅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区域数字文旅包容计划,为弱势群体、落后地区等提供均等的数字文旅服务和机会,用数字化创新加快推进区域均衡的文旅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激活文旅产品“新热点”
创造“热点”吸引关注是数字经济的“流量密码”之一,“热点”也是形成“引爆点”的基础前提。持续创新数字文旅产品,形成持续不断的新热点,将有力促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打造全方位营销矩阵,形成“好口碑”热点。当前消费者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线上宣传和评价的影响,可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经验,通过塑造网络“好口碑”形成营销新热点。一方面持续强化“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品牌效应,联合中央媒体及各网络平台推出矩阵式密集宣传,形成“量”的热点;另一方面强力推动文旅市场主体加强对消费者数字化记录和评价的收集展示,规范整合多层次多渠道文旅沟通服务平台,强化多元双向联动效应,实现多元平台与市场主体、消费者的持续互动,推动形成从娱乐服务到文化情感的“质”的热点。
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出“好服务”热点。数字化已经在扩展文旅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未来还应通过系统优化做好线上线下融合的大文章。系统优化是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从需求链、服务链、产业链等全方位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服务创新,以系统思维全面释放数字化在文旅服务品质和产业发展中的乘数效应。一是持续优化“乐游冀”“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及网络文旅服务平台等统一入口服务,实现多元统一的一站式咨询、预约、停车、入园进馆、导览、体验、评价、分享等数字化全流程闭环服务。二是推广普及电子票、云排队、云定制等数字化服务方式,全方位提升文旅数字化服务效能。三是创新“文化点单”“私人定制”“个人文旅码”等个性化精细服务应用,针对自驾游、亲子游、研学游、露营游、康养游、休闲游等不同品类打造贴心的文旅服务“数字管家”。
创新特色数字文旅产品,推出“好产品”热点。深度创新要求数字文旅产品创新要厚植文化之根、深得用户之心、用好数字之力,建立丰富多元、开放包容的可持续创新机制。一是围绕“一体两翼五带”(“一体”即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发展协同体;“两翼”即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的南翼、以张北地区为核心的北翼;“五带”即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旅游带、渤海滨海旅游带)深入实施文旅数字化素材收集和产品创新计划。按照“全域全季”的目标要求统筹全省文旅融合和产品创新。二是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深度融合视角创新数字文旅产品,培育壮大云旅游、云展播、云娱乐等新型消费形态,不断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和“康、养、育、学”等全链条多层次文旅需求。
【作者穆瑞丽,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教授;白翠芳,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