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祁刚利: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3-06-20 09:54:19   作者:祁刚利 来源:河北党校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六个方面作出概括和阐述:

坚持人民至上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考察,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从客厅到卫生间,从厨房到熏腊肉的柴房,总书记仔仔细细看了个遍,详细询问有没有热水洗澡、电价贵不贵、自来水从哪来。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由衷地说。“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回答。

朴素的话语,揭示出深刻的道理: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都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的坚守。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党的理论之所以得到亿万人民拥护,就在于它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集中表达。

坚持自信自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事实证明,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因此,我们要始终秉持自信自立的要求,毫不动摇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着力正本清源,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讲了许多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突破口,如我们党啃硬骨头、涉险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等等,都是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坚持系统观念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治国理政得有一种杂技技能,就像表演转盘子一样,一次转十几、二十个盘子,哪个转得差不多了就赶紧加力,哪个都不能趴下来。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头绪那么多,都要照看好,不要抓了一头忘了另一头。例子虽小,但体现的却是系统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坚持胸怀天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描绘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根源就在于其中贯穿着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作者系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