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的思想武器。
“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回顾历史,10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得出的一条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高度重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独立自主、革故鼎新、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和平发展,也筑牢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基础。
“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密码。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正是由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特质、价值取向等方面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欢迎,并成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开拓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宽广场域。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党的一百多年奋进历程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才能促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立的,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必须用好“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增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信心底气和战略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我们要善于运用“两个结合”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始终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系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