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王晓端:坚持系统观念 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3-12-05 09:11:50   作者:王晓端 来源:河北党校报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次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当前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原则与思路举措,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防线。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统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需要贯彻安全发展理念,统一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注重综合减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地区发展工作当中,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如对于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利用专业知识对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提前制定人口转移方案,防止一房连年或多年被毁重建,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降低防灾救灾成本。结合城镇开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区建设治理项目,因地制宜改造雨水利用工程,有效控制和解决城区内涝积水等问题。治理河道时通过“以河养河”的模式,减少河道治理成本,增加群众收益,有效解决“边治理边污染”的问题,实现系统治理。恢复重建时做好防灾减灾论证规划,充分考虑避险避灾,留出行洪通道和泄洪区、滞洪区,更新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在推进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水利现代化、应急管理现代化。”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是有效应对洪水灾害、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江河堤坝加固提升、病险水库除险、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城市排涝工程等防洪工程措施,系统提升防洪抗灾能力。如从防洪流量设计河道治理方案,根据地区特征,对重要河道、两河交汇重要节点等进行优化提升,改造河流出水方式,石头坝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坝,以解决河流在洪灾中的倒灌现象。对于京津冀水系统筹流域和区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水系相连,防汛抗洪是一盘棋,要深入研究推进京津冀地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通过建设京津冀地区防洪工程体系,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的功能建设,整体提高京津冀地区的防洪能力。

在推进社会共治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拉近干群关系,通过服务群众加强群众动员,调动群众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民间专业救援队和志愿者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合力。通过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筑牢人民防线,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

在灾后复盘检视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一次灾害,就要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使我们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有更完备的预案和更好的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面开展灾后复盘检视工作。对典型灾害进行深入剖析,全方位分析评估,梳理工作做法,总结经验成效,查摆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短期、中期、长期对策建议。如加强对洪涝灾害成灾规律机理性个性化研究,从气候、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暴雨洪水、防洪工程、城乡布局等方面,对洪涝灾害产生的条件、特性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全面掌握洪涝灾害成灾规律,为防汛救灾减灾和水利工程精准化、精细化管理调度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撑。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充分发挥预案在灾害应对时的指挥指导作用。通过总结历次特大灾难暴露的短板和不足,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和修订各层级、各部门应急预案。针对我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现状,为更加科学高效应对处置重大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多灾种叠加发生的情形,制定编写我省范围内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处置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围绕预案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的应急演练,确保各项预案的高效可行。

慎终如始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是确保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