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灾区各级党组织要把主题教育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11月21日,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召开。会议号召,“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突出做好为民办实事、为民解难题,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落实到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用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明确主题教育检验标准对于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意义重大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首先看态度,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成效。对于如何检验主题教育成效,2023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是具体的、明确的、客观的,那就是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取得了成效,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了。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要求,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指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对此,我们必须从三个层面全面把握、深刻理解。
首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站稳人民立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其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树牢群众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再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今年7月底8月初,我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降雨强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洪水峰值之高、致灾程度之重,在河北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当前,我们正在奋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只有把准“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这一根本标准,才能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要求,才能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状态狠抓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落实。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灾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受灾群众,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了我们强大信心和力量。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总书记把关定向、掌舵领航,最关键的是有党中央的好政策。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满怀爱戴之情、永怀忠诚之志,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满意,并以此来检验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
首先,强化领导、把握方向。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主攻方向,精心谋划部署,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市县的指导,强化政策支撑、要素保障,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其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灾后重建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重建成果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要结合主题教育的要求,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对定了的项目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对安排的工作要争分夺秒、不推不拖,全面提高执行力,坚决防止和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要防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再次,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市场化的办法破解难题。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强化底线思维,准确研判风险,把防灾减灾工作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不断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最后,感恩奋进、团结奋斗。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和殷切期望,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显著优势,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感人事迹中蕴含的宝贵精神,汇聚起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不断巩固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就一定能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作者系省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