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池志勇: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12-20 09:45:15   作者:池志勇 来源:河北党校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与内核。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内在要求。

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论述,深刻阐明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价值观是人们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事物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关于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谁而做的基本原则。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的内核,在一定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是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无形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富生命力的深层内核,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古今文化不同本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中西文化差异本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当今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核心价值观之争。关于文化软实力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可见,核心价值观是“最硬”的软实力。应对当前激烈的文化软实力竞争,必须抓住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核心价值观隐于主体精神的深层,决定主体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主体的行为方式。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其中,“富强”和“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民主”和“和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其中,“自由”与“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公正”是国家、社会根本的价值理念,“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诚信”和“友善”是维护健康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着力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强化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注重实践养成。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行是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落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在理念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的针对性上做足功夫“。落小”,就是要从具体行为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小”见“大”,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就是要坚持不懈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实际、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

完善制度保障。制度是“刚性”的,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形塑匡正效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柔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强化“刚性”约束的支撑,做到“刚柔相济”。法治是现代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要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成为有法律保障的公序良俗。要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为指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来强化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形成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

作者系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