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历史耐心,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确保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这“六大关系”为我们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提供了根本遵循。
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因此,在雄安新区建设中,既要发挥好中远期目标引领作用,确保工作始终不偏移、不偏离、不偏向,也要发挥好近期目标支撑作用,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统一起来,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一方面,紧紧围绕203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加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启动区、起步区、各组团开发建设的统筹研究谋划。另一方面,对于远期预留的组团、地块、工程项目,加强时序管控,集约节约用地,为后续纾解功能“留白”、留有余地。
处理好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度超前,但不能过于超前,防止建成项目‘晒太阳’,造成浪费。有的要大举实施,有的要待机而动,有的要与时俱进,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建设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既要防止城市的过快发展、人员的过快流动,打破原有职住平衡,也要防止人口过度集中造成新区出现“大城市病”。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科学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做到城市发展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匹配。另一方面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引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领军人才以及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有效、有序地吸引北京人口向新区转移、创新创业人才向新区集聚,防止人口规模增长过快。
处理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发展新产业,既要发挥好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优化作用,通过调整新区生产要素配置、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发挥好产业升级对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双轮并驱、协同发力。一方面,坚持先立后破、分类施策,有序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大金融和技改、研发支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和高端高新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雄安品牌。另一方面,以北京优质资源要素导入与发展引领带动新区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支持疏解企业优化升级,积极谋划承接第二批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推动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吸引京津创新要素资源到雄安新区孵化转化。以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为契机,推动设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强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和有效联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政府主导的有效投资不可缺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可或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因此,一方面,要优化健全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有序推动雄安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要充分赋予雄安新区发展自主权,减少省级职能部门对新区常态化事务性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实现“雄安事雄安办”。要加强雄安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打造交易成本低、生活环境优、服务保障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处理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大批企业共同参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北京企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符合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我们都欢迎。”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初心和使命,可为新区未来发展不断“输血”;打造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是建设雄安新区的目标,可为新区未来发展持续“造血”。“输血”与“造血”要齐头并进。一方面,抓好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和2家医院项目落地,及早做好承接在京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疏解转移的各项准备,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和常态化对接机制,迅速让社会各界看到疏解成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新区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城市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打造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建设雄安新区,既要有繁华的城市,也要有繁荣的农村,二者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因此,一方面要推进高水平城市建设进程,推动城市的资本、人才、技术优势与农村的资源、生态优势有机结合,加快新区城镇化步伐;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整治提升农村环境,适度超前谋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雄安特色”乡村之路。
伟大的梦想,要靠扎实的奋斗去实现。我们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好“六大关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