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学员论坛>>


省委党校中青一班课题一组:关于科技创新赋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03-05 09:50:50   作者:省委党校中青一班课题一组 来源:河北党校报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为更好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做好特色产业和科技创新结合这篇文章,课题组深入清河县、临西县20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清河县280家企业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结合调研情况和调查结果,提出科技创新赋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是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全国各地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战略支撑,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省科创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河北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0894家,同比增长超过115%,连续两年累计实现位次前移9位,两年平均增幅居全国第二。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巩固。实践证明,运用科技创新手段,传统产业就能实现由一般加工向中高端制造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焕发新活力、实现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才能在行业中立足,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比如,清河县一家公司数年间从普通的零部件生产商成长为国内众多知名车企、合资车企的重要供应商,其自主研发的无阶差车型、无框车型密封条生产技术全国领先,企业订单爆发式增长。

科技创新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需求促进技术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改变,消费者更加追求新产品、新功能和新服务。企业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清河羊绒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创新,实现羊绒与机能纱、石墨烯、海洋细胞纤维等材料混纺,增强羊绒制品的透气性、耐磨性,满足了消费者对服装功能化、多样化需求。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产品附加值较低,极易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截至2022年底,清河县4850多家中小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965家,拥有自主研发机构的68家,仅占总数的1.4%。

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县域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受发展基础、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人才的吸引力一直处于劣势,引才难、留才难现象普遍。科技人才的缺失,制约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此次调研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的企业反映人才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产学研深度融合还不够,其中既有企业承接能力不强的原因,也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原因。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清河、临西两县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自有渠道与专家个人对接,寻求技术帮助支持,需要各县建立更多能够帮助企业与专家对接的务实高效的平台和渠道。

中小企业跨越数字鸿沟难度较大。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基础薄弱,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认知、技术、人才、资金等诸多障碍。清河县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加工,但数字化信息系统还未普遍应用,产业数字化发展潜力巨大。

科技创新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核心驱动作用,只有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动力。建议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启动县(市、区)创新能力监测,落实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允许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的广泛探索和合理失败。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开展涉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营造,大力宣传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理解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环境。

二是制定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企业认为科技创新能够有力带动企业发展,但近半数企业认为科技创新投入大,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建议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强化政策落实见效。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有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企业给予更多资金支持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长期以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调查发现,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产品较少、支持力度较小。比如此次调研中发现,清河县的金融机构仅有“科技型企业贷”“专利贷”“商标贷”等产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5.7%。建议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加强科技数据共享利用和信贷模型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企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创新更多适应科技型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和精度。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招引。科技招商是招商引资的重要一环,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清河县引进的总投资7.3亿元的天达晶阳碳化硅项目,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片研发生产,有力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水平。建议结合产业链上下游,有针对性地做好科技招商,重点加大对行业领军、科技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推动形成“领军企业+特色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实现引进一家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带动效应。

五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企业是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推动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企业更是发挥着主导作用。临西县某公司每年拿出营收的5%投入研发,新研发的不锈钢双列调心滚子带座轴承,承载力和使用寿命比传统轴承翻了几番,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客户订单纷至沓来。建议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发展,大力培育“领跑者”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创新企业集群。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研发,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让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六是发挥科研院所创新引领作用。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推动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链条;支持地方政府、链主企业、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针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研发,快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七是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拓展科技开放合作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建议立足共建、着眼共享,加大创新资源引进力度,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中心,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冀转化。探索推广“科创飞地”模式,引进先进地区创新资源。支持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研发资源共享,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八是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在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众多要素中,人才要素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资源。我省众多的产业集群是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沃土,建议以柔性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探索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采用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等形式引才引智,有效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

九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勇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内核。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能够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更好发展。建议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企业家走出去,学习行业先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增强创新能力。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档案库,搭建企业沟通平台,激励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敢投、敢干。

十是培育懂科技善服务的干部队伍。推进科技创新,离不开广大干部的共同发力。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对干部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懂产业的干部,才能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政策,才能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建议结合产业优势、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举办创新论坛、研讨会等,开拓眼界和思路,提升决策水平,稳步培养一支懂产业爱产业谋产业的实干型干部队伍;进一步落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机制,提高干部服务企业水平,让企业腾出更多精力放在科技创新上。

(课题组成员:闫恒卓、赵雪峰、高沛烜、王蕾、王焕春、陈鸿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