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新中国国家安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年来,我国的国家安全事业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下稳步前行,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新征程上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发展完善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彰显“大安全”理念和新安全格局战略要求。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发展完善,并且今后还将进一步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逻辑主线日益清晰明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定位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列专章阐述“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将其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彰显了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和安全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头等大事”,也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安全和发展的动态平衡。
“五大要素”的认识论更为深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涉及的众多领域归结为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保障中加入了科技安全,即“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凸显了党中央对时代问题的精准把握。自此之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基本保持不变,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先进性、稳定性和生命力。
“五个统筹”的方法论更为精准。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须处理好“五对关系”,即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的关系、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的关系、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表述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逻辑更为严密、更具操作性。前四个“统筹”侧重国家安全的四个不同维度,后一个“统筹”着眼于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新要求,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应有之义。
十年来,国家安全实践成果丰硕
十年来,党中央科学判断“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安全能力稳步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健全。首先,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更加坚强有力。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按照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开展工作,建立起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2018年,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为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党中央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更加完善。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是国家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以此为引领,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20余部国家安全专门立法接连出台,110余部含有国家安全条款的法律法规相继制定修订,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速构建形成。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也在稳步推进,2015年出台《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国家安全工作总体格局。2021年11月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对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统筹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作出部署。
国家安全能力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隐患,坚定捍卫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为我国发展塑造了总体稳定的外部环境,坚定维护了我国政权安全、制度安全,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面对互联网新技术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挑战,党中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我国直面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的矛盾风险,加强新型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
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立场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安全“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具体体现。通过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制定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实现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人民群众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
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越是在这种关键时期,越要保持战略定力,避免出颠覆性错误。而这一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和风险挑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