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重协同形成合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河北探索②

2024-07-16 09:21:37   作者: 来源:河北新闻网

重协同形成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河北探索②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203个事项“同事同标”,京津冀政务服务互通互办加速。

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

河北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坐标,采用协同的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美好图景。

1.jpg

图为3月28日拍摄的位于雄安新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建设现场。(新华社资料片)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顶层设计,破除体制藩篱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重协同。

各区域、各领域的改革举措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实现改革目标。

6月28日10时18分,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跨河主桥拱肋最后一个节段精准落在预定位置,标志着厂通桥跨河主桥拱肋成功合龙。自此,全桥主体结构全部完成,进入桥面附属结构施工阶段。

波光粼粼的潮白河河面上,厂通桥跨河主桥的三组拱肋构成三组六个巨大的“舵轮”,寓意“启航”,也寓意京津冀三地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大桥建成后,全长约7.9公里的厂通路将全线通车,成为京津冀“一小时通勤圈”的一条快捷新通道。

用协同的办法建一座协同的大桥。2022年12月9日开工后,在建设过程中,京冀双方联手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手续审批、方案制定等各种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注重协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方法。

对制约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用协同的方式,有利于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实现一盘棋布局,进行体制机制上的顶层设计。

今年5月,2015年设立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有了新名字——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这家产业园,是协同机制创新的“探索先锋”。

它在全国首开异地监管模式: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沧州生产“北京药”。

这一创新模式,让昔日的盐碱荒滩,成为60家知名药企的集聚地。

注重协同,才能站位全局、放眼长远,提出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贯通性的改革思路,更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发展活力。

随着一系列创新性政策的出台,河北与京津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始全面融合。

生态联防联控联治,三地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建立了10余项生态环保协同机制。

设立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实行“揭榜挂帅”机制,科技创新券互通互用,京津冀协同创新步入快车道。

推动社保卡跨省通用,深化职称互认,强化就业协同共享,京津冀持续打造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共同体。

…………

今年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天津举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谋深入推进协同发展良策。

2023年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建立以来,“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三地不断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了从决策到落实的完整体系。

站在协同角度统筹推进各项举措,京津冀协同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2.jpg

京津冀联合绘制出协同发展的6条产业链图谱,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2条产业链。图为4月2日,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新品生产线上,工人在调试设备。(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优化布局,释放协同动能

注重协同,才能确保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任何一项举措都可能会对其他的改革产生影响,增强改革的协同性愈发重要。

位于保定高碑店的首衡河北新发地智慧冷链物流园,被称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大冰箱”。

作为北京农批产业疏解的首个项目,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已成长为京津冀体量大、品类多、功能全的综合性市场。

站在协同的角度优化布局,有助于促进区域合理分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疏解的目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央企。

如今,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这些央企总部和二、三级子公司落户雄安,加速推动创新资源向河北集聚。

注重协同,实现区域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打造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

保定中关村,是北京中关村京外第一家创新园区。自2015年成立运营以来,已吸引362家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0余家。

从“北京研发、河北转化”,到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过去主要在北京搞研发的专家们,如今有很多人一年中大半时间“泡”在保定的实验室里。

一个中关村,花开京津冀。

截至去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5589家,投资额1015.01亿元。

借助京津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河北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目前,河北已建立“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2023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01%,是2014年的12倍;京津专利技术在河北转化1339次,同比增长74.74%。

优化三地分工布局,协同动能加速释放。

北京的原始创新能力、天津的研发转化能力与河北的科技成果应用能力有机融合,京津冀正在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3.jpg

图为6月13日,雄安新区剧村变电站内,移动抓枪式充电机器人利用AI算法自动规划最佳的充电路径,为车辆自动充电。(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要素整合,凝聚发展合力

注重协同,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战略思维。

1+1+1=3,这是算术试题的正确解法。用协同的思维谋篇布局,整合要素,凝聚合力,寻求的是“1+1+1>3”的效果。

6月16日,2024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招商对接会在廊坊举办,京津冀区域内外200多家汽车产业园区与整车、重点零部件及配套企业亮相。

2023年11月,京津冀首次联合绘制出协同发展的6条产业链图谱,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2条产业链。

以链为媒,聚链成势,意味着京津冀产业协同向全方位、深层次拓展。

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河北与京津在政策准入、场景应用等方面互联互通,携手“共享一条路”“共造一辆车”,进一步构建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

推进改革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也不能只顾自身,需要考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需要协同推进,增强举措协调性,防止局部利益相互掣肘。

围绕6条重点产业链,京津冀加强合作,形成200多项技术攻关清单,200多家招商引资目标企业清单,1000多家“链主+头雁+配套”三级梯队企业清单,为推动产业链协同提供了“底数图”和“导航图”。

在产业链图谱引导下,汽车和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聚合发展。

7月10日,在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天津千鑫有色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当地的首条生产线安装完成,全部生产线预计10月底前建成。

该基地不仅吸引更多京津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还积极融入京津整车制造供应链,共同做强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实现合作共赢。

图谱为纲,三地机器人产业也抱成一团。

5月10日,京津冀有关部门签订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三地推动区域整合资源、互补短板、融合提升又有了一个突破口。

强化要素协同作用,改变单打独斗的方式,建立互联互通的平台,让“物理共存链”升级为“化学反应链”,才能发挥更大的创新效能。

与京津携手建设40个医联体,实现河北设区市全覆盖;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一批北京名校“牵手”河北;

打造养老服务示范区,推动医康养协同,京津养老资源加快向河北延伸布局;

…………

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协同发展,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澎湃。(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贾东亮 姜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