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坚持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同世界各国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建交国增至183个,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朋友圈”不断扩大,伙伴关系网络覆盖全球。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工作之路,这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支撑。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全球范围深入人心。我们国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外交平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边合作机制稳步推进。当下,环顾全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保持合作交流,扩大共同利益是必然选择。为进一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积极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扩大“国际朋友圈”,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重要外交手段,为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识,也是对外工作的目标方向。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我们提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在事关人类社会福祉的广泛领域,我们勇于担当、积极行动,不断扩充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圈、参与圈和践行圈,使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推动。
共建“一带一路”加深国际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总规划,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23年,我国举办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阶段。伴随着我们“国际朋友圈”的逐步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全球全方位互联互通的深度和广度,为国际合作发展提供了新选择、新路径和新空间。
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和”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鲜明特点。我们倡导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坚决反对穷兵黩武、强权独霸,避免“小院高墙”,为各国平等交往、和平共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为国际思潮和舆论注入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和谐正能量。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只有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方针原则,携手国际伙伴共同打造和平发展的“国际朋友圈”,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实现民族复兴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扩大“国际朋友圈”,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继续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力量,为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