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李松芮:为什么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4-10-05 10:20:15   作者:李松芮 来源:河北党校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鲜明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和价值坐标,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成功、拓展了世界现代化版图,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特点,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和养分,是中华文明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后的文明迭代和文明延续。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丰硕成果背后,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觉醒和复兴。中华文明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精神财富。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根本上来源于“两个结合”的伟大创举,是“两个结合”的成功典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营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有关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国情之间的智慧融合,它是中华文明创新性底蕴的完美彰显。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对比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模式,深刻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开辟的发展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对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扬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树立了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文明重塑的创造性探索,既是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自我更新,也是对西方现代性文明的超越。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这些实践都足以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