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和向导作用,其实质就是帮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从理论逻辑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无产阶级政党都高度重视政党的领导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阐述工人政党同工会关系时曾指出,工人政党“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列宁认为无产者是不能“自发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须由党率领他们前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领导的重视和阐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从现实逻辑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重大考验的根本保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解决当下各种矛盾难题的指挥棒,是我们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的动力源,是我们应对外来挑战的压舱石。
从历史逻辑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前进路上的主心骨、定盘星。回顾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三年努力,迅速恢复了被长期战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正是由于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美好蓝图。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