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既是关系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以健康中国行动为抓手的国民健康保护体系正在全面形成。临城县区位有优势、生态有保障、产业有基础,康养产业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犹如满弓之箭蓄势待发。当前,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坚持政府做“生态”、景区做“平台”、市场做“业态”,全县域布局、全要素保障,着力将临城打造成修身养性、旅居养老的京津冀康养度假目的地。
坚持政府做“生态”,为康养产业定向铺路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精心描绘蓝图。近年来,临城以全域旅游为基础,以康养产业为重点,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充分利用石鼓泉水系、两湖流域、蝎子沟康养旅游和特色民宿等资源,创新推进大健康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成立了中药加工制造及康养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印发了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积极谋划康养项目,科学编制《临城县养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支持中药加工制造及康养产业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凝聚起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抢抓发展机遇。为加快推动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临城县委、县政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全力以赴破解发展瓶颈。一方面,抢抓新一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机会,将风景名胜区原有的204.77平方公里缩减到128.2629平方公里,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另一方面,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重点任务,谋划实施蝎子沟隧道工程,为社会资本投资蝎子沟康养旅游和特色民宿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注重系统施策,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临城全面加强泜河、午河、小槐河流域综合整治开发和石鼓泉水系生态修复保护,有机串联全县3条河流、19座水库、153座塘坝,着力打造特色环城水系。特别是我们对“母亲河”——泜河进行了全线整治,打造了10公里“生态长廊”,建成了20公里“城市慢游系统”,新增公园面积2100亩,泜河水清岸绿,重焕生机。
坚持景区做“平台”,为康养产业培树标杆
一是实施崆山白云洞景区扩容升级。临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旅游提效”列为全县“四大攻坚”行动之一,成立了“旅游提效”攻坚行动指挥部,编制了《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方案》,重点谋划包装崆山白云洞景区扩容升级等项目,按照“一环一心七区”建设理念,重点打造一条闭环式旅游线路、一个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七大功能体验区。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现代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为加快打造最美太行山水、宜居乐业临城再添强劲动能。二是积极整合西部山区森林康养资源。以“康养+”为主线,积极整合西部山区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三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力,重点推进岐山湖环湖亲水步道、南三岐湖畔露营基地、蝎子沟高品质民宿及配套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养生养心养老全产业链,切实营造“深呼吸、赏云海、看红叶、饮山泉、购特产”的综合体验。三是努力探索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依托太行山高速连接线,建设横贯全境的东西大道,并通过邢石大道、连湖公路将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绿岭核桃小镇等景区连点成面、连线成片,规划建设了蝎子沟康养综合体、驾游红色旅游基地等40多个游园节点,成功创建59个和美乡村和200多家精品农家乐、渔家乐,探索形成文化润养、森林疗养、运动康养等多种模式,全力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市场做“业态”,为康养产业蓄势赋能
康养产业不仅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服务于更广泛群体的健康养生需求,是一个多维度、多功能、泛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一是打造“康养+旅游”新业态。临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集洞、山、湖、林为一体,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多个“国字号”荣誉。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加大康养旅游产业招商力度,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康养旅游产业,谋划实施丹石小镇、绿岭核桃小镇康养中心、红石湾温泉康养度假村、岐山湖房车露营康养基地等项目,不断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康养体验。二是打造“康养+生态”新业态。临城不仅有好山、好水,空气更是清新宜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4.2%,蝎子沟原始次生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天然氧吧”。近年来,我们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森林资源为依托,积极招引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发展生态康养,因地制宜打造梁家庄康养民宿和槐树庄森林康养基地,努力实现“玩在嶂石岩,住在蝎子沟”的生态康养目标。三是打造“康养+医疗”新业态。临城有着较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也涌现出了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和专业户。目前,全县种植酸枣、黄芩、连翘等各类中药材3.5万亩,特别是野生酸枣几乎遍布全县每个乡村。我们依托县内医养结合机构、医药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太行山高速沿线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文化园区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医疗康养产业带,不断提升临城医疗康养品牌影响力。同时,引进保健品企业开发药茶、保健饮料、保健用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打造“康养+农业”新业态。以田园风光为基础元素,积极完善农事体验,培育了临城苹果、富硒鸡蛋、赵阔腌肉、天恋蜂蜜、东篱茶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品牌,打造了休闲观光、果蔬采摘、采茶品茶、养生科普等一批康养旅游线路,满足消费者多种生态康养产品和消费体验需要。同时,积极推动“康养+美食”“康养+研学”“康养+运动”等多业态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医、养、游、文、体、药、食协同发展格局,着力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高品质、个性化消费需求,全力打造康养产业发展新高地和京津冀康养度假目的地,让更多人领略到临城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省委党校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临城县政府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