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王捷: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2024-12-05 09:26:22   作者:王捷 来源:河北党校报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

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和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形成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金融安全不仅涉及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也关系国家金融主权及国家安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不仅会导致经济长期衰退,还会外溢为全球风险,波及其他国家。本世纪以来发生的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把很多国家拖入经济失速、金融失信、社会失衡、民众失业的境地,负面影响至今尚未完全释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维护金融安全尤为重要。只有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金融体系才能稳健运行,实体经济才能健康发展,金融强国建设才能有坚实保障。

维护金融安全必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要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兼容的机制,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的基础上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

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维护金融安全需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强等特征,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切实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

稳妥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大、牵涉面广,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系统性影响。要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向其他领域外溢。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摒弃过去“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受债务集中到期和隐性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关系金融安全的重要问题。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终审问责和倒查责任制,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盲目扩张。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虽然中小金融机构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有限,但其社会影响较大,仍需警惕并审慎处置出现问题的中小金融机构,防止其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防止外部金融风险向国内倒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接连出现大幅转向,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并放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角度来看,原油价格近年来的波动既反映了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会将风险传递到世界各国,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可见,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状况不容乐观,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会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影响。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新时代以来,我国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大力吸引国际资本,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丰富了经营主体,优化了金融供给,提升了市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激活了金融业的竞争活力与发展潜力。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将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金融开放要稳健审慎、防控风险,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一放了之”。金融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维护国家金融利益、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原则下,稳步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只有这样,才能为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要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在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同时,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推动我国加快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

(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