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王祎玮:现场教学的“讲”

2024-12-05 10:09:46   作者:王祎玮 来源:河北党校报

精彩讲授是开展好现场教学的关键。现场教学最直观的特点是教学地点不在教室,而是在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现场。身处开放的空间,缺乏安静的环境,没有PPT的加持,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只能通过“讲”的形式传达出来。如果教师的“讲”不精彩,学员必定缺乏“听”的积极性,现场教学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能否把“现场”变成“讲堂”,能否让学员迅速参与、融入我们的教学主题,如何“讲”好,至关重要。

提高语言表达力是讲好现场教学课的基本要求

面对相同的教学主题、相似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带给学员不一样的感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教师的语言表达力会直接决定学员的听课效果。如何提高现场教学的语言表达力呢?至少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讲稿要熟记。熟记讲稿是教师在现场教学中表达流畅的前提,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一方面,熟记讲稿有助于教师在讲的过程中更有流畅性和逻辑性,避免磕磕绊绊或思维过于发散;另一方面,熟记讲稿也有助于教师更好把控时间。每一个现场教学点的点评时长一般为10~15分钟,事先熟记讲稿可以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把控点评时间。

第二,语言要简洁。现场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会有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更加需要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做到语言简洁。在现场教学中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冗长的句子,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才能让学员更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紧跟教师思路,领会教师意图。语言简洁的同时要注意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对于涉及时间、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内容,要杜绝含糊不清的解释和模棱两可的表述。

第三,语调语速要适当。把握好教学节奏,对提高现场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现场教学过程中,语调过平或语速过快,都会降低学员听课的兴趣与效果。在讲到关键点时,可以适当放慢速度,提高声调,更好强调突出某一问题;而在讲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内容时,可稍微加快讲课语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可以避免学员出现疲态,更好引导学员抓住授课重点。

总之,再好的内容也离不开好的语言表达。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流畅的表达、简洁的语言、清晰的逻辑,让学员能听得进教学内容。

增强代入感是讲好现场教学课的重要保障

来到现场不代表融入现场,学员只有将注意力与思维融入教学当中,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去,有了代入感,才是真正融入现场。在现场教学中,只有增强学员的代入感,才能使他们在现场体验、直观感受、互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党性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在现场教学中要为学员创造便于代入的环境和氛围。

一方面,要做好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在现场,教师不能孤立地进行授课,而是必须进行多向交流,实现与其他环节的相互贯通。如果临时出现一些影响教学环节的干扰因素,要适时掌控,用语言加以引导,不能影响学员体验感。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越好,学员就越有代入感,教学效果就越好。

另一方面,要做好与讲解员的配合。按照教学流程,教师是在讲解员讲解之后进行教学点评的,只有增强了教师的“评”与讲解员的“讲”之间的配合,才能增强学员学习的贯通性和身心的代入感。要注意教师的“讲”与讲解员的“讲”是不同的,讲解员的“讲”是为了让学员获取更多知识,而教师的“讲”是为了学员受到启发、加深感悟,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宣讲者和传播者,更是促进学员主动思考的引导者。因此,授课教师要根据讲解员讲解情况适时调整讲授内容,既要避免内容重复,又要提升内容深度,给学员营造层层递进的学习环境,引导学员顺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后,还要做好与学员的互动交流。现场教学的“讲”归根到底是为学员的“学”服务的,教师与学员互动交流得越好,学员就越能参与到现场教学之中。因此,既要在“讲”的过程中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又要在“讲”的过程中及时回应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还要在“讲”的过程中关照学员情绪变化,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其代入感。

形成鲜明记忆点是讲好现场教学课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员通过现场的看与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感悟,是现场教学之“本”。而要做到这一点,让学员在听讲的过程中迅速形成记忆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现场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进行问题导入。现场教学的“讲”并不是学员到达现场教学点才开始的,而是在去往教学点的途中就开始了。“流动课堂”是现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问题导入的恰当时机。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好奔赴现场教学点途中的时间,针对教学主题和内容,事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员知道到教学点“学什么”,引导学员带着问题进行参观,带着思考聆听讲解。

第二,巧用关键词或“金句”。在现场教学中,善于提炼关键词或“金句”进行开场或总结,能够很好地加深学员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员共鸣。以西柏坡现场教学为例,在讲的过程中使用“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进京赶考的出发地”“‘两个务必’的提出地”等对西柏坡进行定位,既便于记忆和理解,又能够让学员直观地认识到西柏坡的重要地位。

有了鲜明的记忆点,学员才能听得进、记得牢、悟得深,才能让现场教学达到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的效果。

总之,在现场教学中,只有教师“讲”得用心、用力、用情,学员才能听得进、记得住、学得好,才能真正实现“看”中有所“学”、“学”中有所“思”、“思”中有所“悟”。

(作者系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