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陈胜开:做好案例教学课堂互动的几点体会

2024-12-20 09:47:22   作者:陈胜开 来源:河北党校报

作为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案例教学的互动性一定要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来体现。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还可以实现教师理论研究与学员实践经验的深度碰撞,达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课堂互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切忌临场发挥但毫无准备

在案例教学的课前筹备阶段,案例文本编写、问题设计及课件制作等往往要牵扯授课教师的大量精力,对于课堂互动环节的前期准备,一些教师并不在意。但案例教学中的课堂互动决不仅仅是临场发挥及课堂“现挂”,充足的课前准备同样十分关键。党校学员普遍实践工作经验丰富,对问题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又各有不同,如果不对学员可能提出的观点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互动很可能陷入混乱或僵局。

授课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与案例内容,尽可能全面地设想学员在课堂上可能发表的各种观点,并针对不同观点提前储备相关理论依据与案例素材。比如,在案例文本编写及课堂内容讲授时,可以主动“留一手”,而不是一次性将所有信息和观点都呈现给学员。这样,通过案例文本及课程引入部分的讲述,引导学员进行初步思考与讨论;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则可以在学员讨论陷入困境或达到一定阶段时再逐步透露,这样既能激发学员的探索欲望,又能让他们在不断的思考与互动中逐渐深入理解案例背后的知识体系。授课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案例特点和学员需求,创新设计互动方式和内容,引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现场辩论、案例当事人现身说法等方式,让学员在更加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进行互动学习。

切忌表面热闹但漫无目的

有时课堂看似讨论热烈,对于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员们积极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仔细观察却发现讨论缺乏明确的方向和深度,只是在一些表面问题上打转。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引导互动时紧扣教学目标和案例主题,确保每一次的讨论、每一个观点的碰撞都能朝着提升学员知识与能力的方向发展。

授课教师在“有备而来”的基础上,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互动,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比如,在学员分组讨论环节,授课教师不应置身事外,而应积极“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以旁听者的身份认真倾听学员的观点交流,提前了解各组主要观点。这样,有利于紧贴教学目标,设计下一步的互动内容。但也要注意,旁听过程中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免干扰讨论的自然走向。

在小组代表总结陈述阶段,教师可适时地提出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补充一些新的信息,促使学员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熟悉各组观点的基础上,适时地给予引导,有时甚至可以刻意制造观点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不同小组之间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通过这种激烈的观点碰撞,使学员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案例,同时在观点碰撞中诱导学员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

切忌只重形式但缺少总结

每一次课程的结束,虽标志着当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就此终止。对于党校教师而言,进行案例教学既是难得的调查研究机会,也是难得的教学能力提升机会,要对每一次案例教学课程做好总结提升工作,坚决杜绝那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表面功夫。

在案例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背景的学员进行实践经验分享与观点交流。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应全面总结学员所表述的观点,加强对学员的思想引领、理论提升,做到与设计的问题相衔接、与理论框架相衔接。通过这些成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发现现实问题,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员需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注意收集、梳理那些引起大家深入思考或者具有争议性的观点,为下一步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互动做好铺垫。

课堂互动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像在一场知识的盛宴中,教师通过巧妙的“调味”,让学员们的思维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从而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性思考,拓宽思维视野。这对教师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等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授课教师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质量。总之,一堂好的案例课程需要有耐人寻味的课堂互动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让课堂出“彩”,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