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安岩 张轶慧:关于案例教学中研讨题目设计的几点思考

2024-12-20 09:47:22   作者:安岩 张轶慧 来源:河北党校报

案例教学在干部培训中大放异彩,以其高度的参与性和融入性,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显著的改变。然而,这一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也会遇到配合度不高、节奏把控困难等挑战和问题。为了最大化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教师不仅需要精挑细选既客观又典型且内容详实的案例,更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将抽象的理论指导、宝贵的经验总结与鲜活的现实实践巧妙融合。而研讨题目的精心设计,则如同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实践的具体流程中,案例的梳理与归纳只是第一步,紧随其后提出的研讨题目,才是点燃学员思维火花的导火索。一个精心构思的研讨题目,能够激发学员的发言欲望,使大家在研讨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课堂氛围因而变得生动热烈。相反,如果研讨题目设计得过于宽泛或缺乏针对性,就很容易引发学员的套路式回答,使得案例教学失去其应有的深度与魅力。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研讨题目的设计,力求使每一个题目都能成为引领学员深入思考、激发创新思维的催化剂。以下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与分享:

在总体设计上,研讨题目的构建需严格遵循“因课设题、因班制宜”的核心原则。对于不同主题、不同班次的案例课程,其研讨题目必须紧密围绕课程的核心目标与主旨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经验学习类的课程中,研讨题目应更加注重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以及如何将这些经验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在能力提升类的课程中,则应侧重于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研讨题目引导他们探索新的思路与方法;在反思教育类的课程中,题目设计则需侧重于引导学员进行自我反思,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与防范意识。此外,即便是在同一主题的课程中,针对不同班次、不同学员群体的特点,研讨题目也应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建立一个丰富、灵活的研讨题目库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次和学员需求,快速筛选出最合适的研讨题目,从而大大提升研讨的针对性和效果。

在题目数量的把控上,我们应追求精简而高效。一般来说,2至3道研讨题目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能保证学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又能避免题目过多导致的研讨表面化、浅尝辄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分组较多或学员背景高度相似的情况,这时,采用“点面结合”的设计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一道具有共性的研讨题目,作为全班讨论的基石,然后再根据各组的特点或兴趣点,分解出若干具体、细化的子题目供各组分别研讨。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保证了研讨的深度与广度,还能有效激发学员的倾听兴趣与参与热情。

在题目层次的构建上,我们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员走向深入思考与探讨。以三道题为例,第一道题目应具有广泛的覆盖性和适中的难度,旨在通过轻松的话题引入,打破学员之间的陌生感,为后续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道题目则应更加紧密地联系实际工作与社会现实,引导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而第三道题目则应聚焦于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鼓励学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解决方案。如果课程时间有限,只能设置两道题,那么我们可以将第一、二道题目进行有机融合,但一定要保留第三道题目的设置,以确保研讨的深度与质量。

在案例教学题目的创新设计上,我们需秉持勇于探索、不断尝试的精神,力求打破传统框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不同视角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以拓展学员的分析维度和思考角度,帮助他们构建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们应大胆提出假设性的前置条件或情境,模拟现实世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状况,以此拓展学员的应用场景和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在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题目的表述上,我们应追求与案例风格的高度契合,适当融入时尚、风趣的语言元素,以及贴近学员生活实际的表述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研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中研讨题目的设计是一项既复杂又精细的任务,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学员特性及教学需求,不断精雕细琢。此外,还需密切关注课堂反馈及学员能力素质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并优化研讨题目,从而确保案例教学成效卓越、质量上乘。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