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刘晓辉:瞪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奔跑者”

2025-03-20 08:42:04   作者:刘晓辉 来源:河北党校报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随着“瞪羚企业”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象征创新活力与高速增长的新经济符号以奔跑跳跃的姿态快速冲入人们的视野。

什么是瞪羚企业?

瞪羚是一种小型偶蹄类动物,以速度快、爆发力强、灵活度高著称。瞪羚企业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伯奇提出,专指那些跨越初创“死亡谷”、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目前,瞪羚企业主要分布在半导体、信息、电子、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技术产业领域,大致可划分为生态型、平台型、解决方案型、产品型等四种类型。这些企业以“高成长性”(通常其年均营收增长率超过50%)和“强创新力”(研发投入占比超10%)为核心特征,正以“贴地飞行”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瞪羚企业”何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

截至2024年底,我国瞪羚企业数量已突破3.6万家,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92个行业大类。北京、广东、山东位列前三,其中山东省以“含新量”突出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瞪羚培育标杆。瞪羚企业何以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瞪羚企业是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引擎。瞪羚企业通过填补技术空白、打破行业垄断,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例如,唐山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从煤矿自动化设备起步,攻克特种机器人技术难关,如今在应急救援、智能矿山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其次,瞪羚企业是创新生态的“活力细胞”。这类企业以“专精特新”为特色,形成“链主企业+瞪羚集群”模式,如宁德时代带动电池材料创新企业群,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其灵活性和创新浓度,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成为衡量地方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最后,瞪羚企业也是全球竞争中的“突围尖兵”。面对国际技术封锁,瞪羚企业以“轻骑兵”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数据显示,中国瞪羚企业数量占全球25%,在量子计算、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中表现亮眼。

两会部署:从政策到生态的全方位赋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政策导向聚焦三大维度:一是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如加大研发经费补贴,优化税收减免,并推动科创板、北交所降低上市门槛,拓宽融资渠道等。二是完善创新生态,通过“瞪羚计划”打造集聚区,形成“孵化—成长—壮大”的培育闭环。三是推动产学研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平台,促进技术转化与协同创新。

瞪羚企业的成长,是技术创新的突围,更是我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缩影。两会将其纳入国家战略,不仅是对企业个体的赋能,更是对创新生态的系统性重构。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更多“瞪羚”将在新赛道上“加速跑”,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