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成效显著,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对基层治理进行顶层设计,我国基层治理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基层治理呈现出显著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趋势。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形成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市场主体、公民等多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治理进程深入推进,一系列维护基层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群体关系的法律制度日臻完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以及治理成效水平也日渐提高。
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阶段,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制约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基层党建的辐射作用还需进一步挖掘,特别是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对薄弱,战斗堡垒作用需进一步强化;在引领共治格局方面,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共治活力和成效还有提升空间,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领域和嵌入程度有限,居民参与和自我管理服务意愿能力尚未充分释放;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一些地方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动党员管理松散的状况;在服务群众方面,各地群众诉求表达便捷性可及性的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对居民需求把握不准,响应不够及时高效,前瞻性预防性治理举措不足,利用现代科技支撑智慧治理特别是辅助科学决策的实际效果还不够显著。
基层治理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全面领导要抓好几个着力点。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属性。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作用。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制度规范,完善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机制,持续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政治素养。特别是通过常态化党性教育和创新性党建活动,凝聚更广泛的治理共识,激发各主体更强烈的担当精神,挖掘更多元的基层治理智慧和创造力,让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协调、服务作用和影响力更加强劲。
二是切实发挥组织功能。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程度,激发社区创新活力,促进社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明确职责权限,强化党建带群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组织作用,以强大内聚力感召力组织群众、号召社会、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培育多元主体特别是公众的参与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引导不同职业、群体、阶层充分利用各自特点、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各主体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贡献度,建强治理共同体。
三是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借助技术赋能提升处理社区事务、服务社区居民的成效。畅通感知民情、沟通民意和收集民智的平台渠道,提供更为精准精细、高效便捷的治理和服务;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平台搭建、数据融合、业务优化,对原有治理功能进行重塑、资源力量进行整合重组,在保持政策刚性的基础上体现治理柔性,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智慧治理格局,维护好群众切实利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努力建设专业队伍。要统筹考虑、有计划地持续提升基层治理队伍专业化程度,让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用专业方法解决专业问题。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逐步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的专业化社工队伍。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两企三新”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参与基层治理。
五是全面提升居民素养。在社区层面,居民是社会关系和人文环境的营造者,是社区秩序和活力的决定力量,同时还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其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共同治理和社区自治水平。要在加强社区教育、营造社区生态、塑造社区精神和维护社区居民健康心态等方面持续用力,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更好汇聚力量、释放效能,共同创造高品质生活。
六是注重加强理论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总结党加强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和探索实践,从基层治理实践中汲取智慧,为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和谐安宁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在理论上重点围绕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参与、家庭家教家风作用等加强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加强对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梳理、总结和提炼。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